法蘭西:誘惑與偏見(法式誘惑+偏見法國 雙書套組) | 拾書所

法蘭西:誘惑與偏見(法式誘惑+偏見法國 雙書套組)

$ 616 元 原價 900

浪漫、混亂、慧黠、世故、尖刻、優雅……
世人對於法國的所有刻板印象,在此盡數化為靈動、詼諧,
而且充滿文化底蘊與歷史深度的透徹洞見!

I.《法式誘惑——賞—法國人如何玩味人生;探—法國文化的幽微精髓》
法國文化與生活中的深層奧秘,一切都與「誘惑」有關。
法國是一個講究誘惑的國家,她的優雅,她的美麗,她的感官之情、生活之樂,無不浸透著誘惑的因子。但誘惑對法國人而言絕非只是逢場作戲,它根本就是理解何謂法國的關鍵所在。雖然性愛的追逐與征服向來是誘惑力施展的核心領域,但對法國人而言,誘惑早已進一步成為民族生活哲學,甚至是一種意識形態。
誘惑是法國文化與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底蘊,涉及的不只是浪漫的情愛關係,法國人無論在職場應對、生意往來、享受美饌醇酒、定義風尚、進行學術辯論、選舉民意代表,甚至在全球權力角逐場中,時時刻刻無不努力上演誘惑的遊戲。法國人在日常生活中譜寫誘惑的魔力,形式變化萬千。唯有掌握「誘惑」這個幽微精髓,才能了解法國文化真正的核心底蘊。
紐約時報資深駐法記者秀黎諾從內部觀察者的角度,細膩詳盡地解密法式誘惑的運作方式,分析這個國家的權力意涵與侷限所在。她以幽默風趣、充滿個人風格的筆法檢視法式文化及生活,出神入化地引領我們從巴黎街巷的庶民小店遊走到國家機器的華麗殿堂,復而從既宏偉秀麗的凡爾賽皇家花園,忽又置身農產富饒、鬱鬱蔥蔥的法蘭西鄉間,跨度含括政治、美饌、歷史、情慾,行文幽默機智,趣味與知識兼具。值得所有享樂主義者細細品味的好書,理解當代法國文化與生活的必讀指南。

II.《偏見法國——正解還是誤解? 關於法國的41個迷思、綺想與真相》
在想像和偏見背後,法國,她究竟是什麼真實模樣?
法國女人無比時尚,而且不會胖,每個男人都有情婦,風流倜儻;法國人不愛洗澡、頭上總頂著貝雷帽;他們餐餐蝸牛鵝肝,無酒不歡;法國人工作懶散,而且罷工是絕對必然……世人對法國的印象往往建立在一連串的偏見和迷思上。這些謬解的矛盾讓法國人在外人心中總顯得神祕莫測,擁有世人無法理解的不可思議特質。不過,當扭曲成刻板印象的迷思變成一個國家的形象,那可就值得好好檢視了。
《偏見法國》從法國的飲食、性愛、禮儀、政治、歷史、生活態度,以及法、英這兩個「最親密的敵人」的糾葛情仇觀點,破解世人無不熟悉的四十一個「偏見」,細膩呈現一個讓全世界愛恨交織的文化的真實面貌。伊特薇筆下的觀察結合了淵博史實、大眾文化、精妙語言和個人第一手記錄,從幽默趣味和廣博知識切入,不見浮濫淺薄的老梗觀點,而有英式幽默特有的棉裡藏針口吻,深入剖析世人對於法國的各樣偏見和幻想的對與錯,內容敘述辛辣,妙趣橫生,而且解析細膩獨到,讓讀者能以各種「偏見」,去理解這個總教人又愛又憎的高盧文化!

作者簡介:

依蓮.秀黎諾 Elaine Sciolino
曾陸續擔任《紐約時報》外交事務首席特派記者、駐聯合國辦公室主任、駐巴黎辦事處主任,現為該報駐巴黎通訊記者。曾以《波斯迷鏡:今日伊朗撲朔迷離的面貌》(Persian Mirrors: The Elusive Face of Iran)一書獲得多項出版獎殊榮,二○一○年又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軍團勳章。過去亦曾擔任《新聞週刊》海外特派員,先後於巴黎及羅馬服務。現與夫婿居住於巴黎。
琵鄔.瑪麗.伊特薇 Piu Marie Eatwell
琵鄔.瑪麗.伊特薇以一等成績自牛津大學英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後,曾先後擔任英國國家廣播公司電視節目製作人及律師。同時,身為人母的她也曾擔任紀錄片製片、法庭辯護律師及教職,目前於倫敦、巴黎兩地專職寫作。

譯者簡介:

徐麗松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後旅居法國多年,分別於巴黎七大、里昂二大及高等社會科學院攻讀語言學及跨文化研究,目前於台灣及法國從事英法文翻譯及商務工作。
謝孟璇
高雄長大,台北成熟,畢業於政大教育系、師大英語所。曾任教育業,受文字召喚而投身筆譯與撰稿工作。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