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左營腳步 | 拾書所

歷史的左營腳步

$ 334 元 原價 380

以左營舊城歷史遺址考古為範圍,呈現出左營地域五千年來的地理環境與歷史發展脈絡。本書使用簡潔易懂的文字,以及豐富的圖像與圖解說明,深入淺出的介紹考古工作所得的成果,令一般者也能透過閱讀,觀想左營舊城地區過去人類活動的歷史,重視不同區域不同的人類發展史。

本書特色
1.將生冷的考古知識與報告,重新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與圖像,說明考古工作的發現,讓讀者有一定的了解。
2.人類發展的歷史不僅只是地上的活動,更包含地底下的文化遺留,本書即是以考古學為出發點,藉由考掘出來的史前物質,說明左營舊城地區人類史前歷史的活動紀錄,有別於一般台灣古城的介紹書籍。
3.以拉頁插圖呈現左營舊城的空間,以及考古地質文化層的出土文物,讓讀者對左營考古遺址有更清楚的時空認識。

作者簡介:

劉益昌

出生於台中市大甲溪畔的月湖台地,畢業於新社國民學校、台中市立一中、省立台中一中、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所,學習運用考古學的視野瞭解臺灣這塊土地上的自然與人群之間的關係,專攻臺灣史前史,兼習臺灣原住民族史。

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並在政治大學、台北藝術大學、暨南國際大學等校擔任兼任教授,講授臺灣考古學、考古學概論、考古學田野方法與實習等課程,目前借調為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教授兼任考古所長以及成大博物館長。

主要的著作包括《大馬璘》(1987年與石璋如先生合著)等多部考古報告與專書,〈再談臺灣北、東部地區的族群分佈〉(1998)、〈臺灣史前文化層序研究的省思〉(2002)、〈初期南島語族在台灣島內的遷移活動:聚落模式以及可能的遷徙動力〉(2007)等多篇論文,並撰述《臺灣的考古遺址》(1992)、《臺灣史前文化與遺址》(1996)、《大安溪後龍溪上游的住民》(1997)、《存在的未知—台中地區的考古遺址與史前文化》(1999)、《淡水河口的史前文化與族群》(2002)、《台灣原住民史史前篇》(2003)、《歷史的左營腳步-從舊城考古談起》(2008)、《台灣全志(卷3)住民志考古篇》(2011)、《歷史的植物園腳步:從考古學研究談起》(2011)、〈大馬璘文化的研究及其相關問題〉(2013)、〈從史前文化發展過程談原住民分布與構成〉(2016)、〈存在他者記憶的人群-Favorlang〉(2017)、〈從歷史書寫的角度談平埔的重要性 〉(2017)、〈考古學研究與社會 〉(2017)、〈從台灣出發的海上南島玉路〉(2018)、《芝山岩遺址與臺北史前》(2018)等多部通論性臺灣考古學圖書。

主要的興趣在於台灣史前文化層序的建立與檢討,理解台灣史前時代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互動與適應,探索史前時代人類移動的動力,同時究明史前時代文化與原住民族之間的關聯,書寫一部以土地為主體的台灣人類活動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