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弗洛依德之後,最重要的焦慮研究經典。
.存在心理學大師羅洛.梅(Rollo May)學術奠基之作。
.探討「焦慮的意義以及它對人類經驗的價值」。在焦慮研究領域中,經典地位多年來始終未曾動搖。
焦慮是我們的良師
人因為既有限又自由,既受限又無限,所以是焦慮的。
自由與有限並存的弔詭情境,使人生而焦慮。
「面對焦慮」一直是人類的生存課題。
在人類祖先發展思考能力,以及運用象徵與工具來拓展保護範圍方面,焦慮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到了現代,人類的焦慮對象已不再是遠祖時代老虎和乳齒象的獵物,而是受傷的自尊,被自己的族群孤立,或在競爭中受到失利的威脅。焦慮的形式已經改變,但是焦慮經驗依然大體相同。
焦慮無所不在,如果我們能穿透政治、經濟、商業、專業或家庭危機的表層,深入去發掘它們的心理原因,或者試圖去了解當代藝術、詩歌、哲學與宗教的話,我們在每個角落幾乎都會碰到焦慮的問題,並以某種方式與之共處。
焦慮有它毀滅性的部分,但也有建設性的部分。本書主要討論「焦慮的意義以及它對人類經驗的價值」。
羅洛.梅在這個對「焦慮」的經典研究中,檢視不同的焦慮理論,也挑戰「精神健康就是沒有焦慮」的流行信念。他還引用齊克果的主張,認為焦慮是我們的「良師」,只要當新的可能性浮現時,焦慮就會在那兒。這些思考點出一個當代研究幾乎沒有碰觸的主題,那就是焦慮與創造力、原創性和智識的關係。
本書是為那些感受到今日社會的壓力和焦慮衝突的人而寫的,也是為那些尋求焦慮的意義、原因,以及可能的因應之道的人而寫的。
作者簡介:
羅洛.梅 Rollo May
美國存在心理學家,1909年生。曾赴希臘三年,任大學英文教席,並隨阿德勒短期研習。返美後,入聯合神學院,與存在主義神學家田立克(Paul Tillich)以師友相交,深受其思想啟迪。
梅耽讀存在主義宗教思想家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之著作。入懷特學院(White Institute)攻讀精神分析,遇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與佛洛姆(Erich Fromm)等人,最後於1949年獲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首位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畢生致力於將存在心理學引入美國,1994年病逝於加州。
譯者簡介:
朱侃如
中興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天普大學新聞碩士(主要研究媒體所有權及新聞倫理問題),資深翻譯工作者。譯有《神話的力量》、《坎伯生活美學》、《千面英雄》、《女性主義》、《榮格心靈地圖》、《哭喊神話》、《權力與無知》、《焦慮的意義》等書(以上皆由立緒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