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韶光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5-06(兩本一套不分售) | 拾書所

川流韶光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5-06(兩本一套不分售)

$ 665 元 原價 700

「川流韶光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5-06(兩本一套不分售)」為台電公司第二套叢書,以兩本專書形式呈現,分別講述「文明初來電:新店溪水力發電百年記」、「後山電火:東部水力發電」各場域歷史人文、技術工事與經濟發展等故事,以下為專書內容簡介: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5 文明初來電:新店溪水力發電百年記
作者:王舜薇、張瓊方、陳歆怡
叢書編號:05
歡迎搭乘新店客運849公車前往烏來,循著沿途站牌,自下游到上游遊開啟新店溪流域文史與地景之旅。
120 年前,日本土倉家族,開啟人們築電之夢,後續在總督府的監管推動下,利用地形落差及豐沛的水源,積極展開一系列新店溪水力發電廠興建工程。1905 年,臺灣第一座電廠—龜山水力發電所啟用,點亮臺北城,進入嶄新的歷史。時至今日,新店溪流域水力發電廠也搭上文化資產保存的趨勢,喚醒公司同仁及地方文史工作者,積極投入電廠文化傳承與保存的任務,期望藉由這本書能帶給讀者除了電廠的硬體記憶外,能啟發更深層的人文感動。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6 後山電火:東部水力發電
作者:李瑞宗
叢書編號:06
臺灣東部溪流河床高低落差大、河短且水流湍急,有利於發展水力發電,日治時期就因製鋁工業需求而開發水力發電工程。戰後東臺灣電力發展幾經業務擴增與組織改組,現由東部發電廠進行東部電力系統之運轉維護,是全臺流域及轄區最廣之水力電廠,各個水力機組分布於和平溪、立霧溪、木瓜溪(含支流清水溪)、壽豐溪,各有其獨特的歷史故事──從1939年完成第一部清水機組至今,80年來撐起東部水力發電的一片天。

作者簡介:

王舜薇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曾任職平面媒體、環保組織、公部門、外商企業。目前正在試著學習各種與山林相關的知識。

張瓊方 
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職《台灣光華雜誌》,現為自由撰稿人,曾獲得第11屆「兩岸新聞報導獎」雜誌報導佳作。

陳歆怡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撰稿人,曾入圍第31屆「吳舜文新聞獎」新聞專題報導獎。著有《考古台灣:穿越時空的搜尋、解謎與保存》、與林欣誼合著《古道電塔紀行-舊東西輸電線世紀回眸》。
李瑞宗
台灣台中人,國立台灣大學理學博士。後山勝景看不盡,胸中元自有丘壑。著有《蘇花道今昔》(2003),《玉山前瞻—新中橫時代》(2016),《佛里神父》(2017),《大甲溪︰水電俱樂部》(2018)。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