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前行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7套書 (7冊不分售) | 拾書所

微光前行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7套書 (7冊不分售)

$ 1,359 元 原價 1,430

微光前行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7(7本一套不分售)」為台電公司第三套叢書。
「運動企業」是台電長久累積的企業形象;「體育推手」是台電念茲在茲的企業責任。 從棒球、排球、羽球、足球到籃球 ,一棒接一棒 ,一球傳一球 ,台電持續不間斷的培植6支球隊,撒種扎根體育。 回首來時路,彌足珍貴的是,那在微光中依然堅定前行的腳步;照亮臺灣體壇永不斷電的用心。 「球不落地,永不放棄!」是體育場上拚搏的精神, 也是台電引以為傲的企業精神。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7】
微光前行:臺灣體壇‧永不斷電
台電擁有的6支球隊,
為培育優秀選手、體育扎根不遺餘力,
數十年來在賽場上全力以赴,
打出無數牽動人心的比賽,
他們陪著你成長,
一起為勝利歡呼、為挫敗嘆息,
那是臺灣社會的共同情感、熱血記憶,
扶持體育 台電不斷電。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7-I】
太陽之子‧揮棒:台灣電力公司男子棒球隊
有人說:「看完一場精采的棒球賽,
一定可以感受到一種平常不易感受到的榮辱與共,
因此,也看到了一個更好的世界⋯⋯」
台電棒球隊73年來,
一代一代的傳承,一棒一棒的揮出、一球一球的投下去,
扎實的訓練,打過無數精采的賽事,
培育過無數優秀的球員,
也讓我們看到許多更好的世界⋯⋯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7-II】
手持閃電‧截擊:台灣電力公司男子排球隊
擁有輝煌歷史亮麗戰績,
草創初期即已嶄露頭角的台電男子排球隊,
曾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快意高坐王座;
曾在攀上睥睨的頂峰時,意外跌落谷底。
而,不管人事如何變遷,
屬於台電男排的一脈相承,在前浪後浪之間,
始終帶領著台電男排,
在圓球爭鋒的漫漫長路上,
跨越無數的阻礙,
打造強盛的王朝,寫下勝利的篇章。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7-III】
極速專注.切球: 台灣電力公司女子羽球隊
對台電女羽隊選手來說,
除了要求自己在球技、速度等各方面精進外,
還有著共同的希望──承先啟後,創造更好的戰績。
在他們的回憶中,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歲月,
都在練球和四處征戰的日子度過。
當時交織的汗水與淚水,
最終都化成一抹甜蜜滋味,
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坎裡。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7-IV】
奮戰封后.跳發:台灣電力公司女子排球隊
排球場上,犀利如炬的目光逡巡選手,
俐落幹練的球路擊潰對手,
她們是群眾歡呼的女神。
「球不落地、永不放棄」,
是台電女排成立以來,即便經歷遷徙、遇過低潮,
這份對排球的堅持與拚勁,卻不曾少過分毫,
強權霸業不是偶然,
努力不懈是當然,
成功奪冠皆是必然。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7-V】
足下巨浪‧射門:台灣電力公司男子足球隊
台電精神就是絕不放棄…
成軍超過40年,
寫下滿滿的勝利戰果,掀起風起雲湧的足壇狂潮。
經歷大大小小無數的賽事,
淬煉出今天的台電足球隊,
在時空的縱軸中,儲存回憶的抽屜裡,
走拾台電足球隊光因故事與球隊發展的輪廓與脈絡,
路途雖然艱辛,但戮力付出終究收成。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7-VI】
疾如雷電.快攻:台灣電力公司女子籃球隊
曾經攀上高峰,也曾經走入低谷。
台電女籃從1979年成軍以來,
在起起落落間,球員們用自己的汗水與青春,
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中,
建立團隊合作精神、相濡以沫的感情,
因為熱愛籃球,所以喜歡依同打球的彼此,
Play as a team
從而展開台電女籃耀眼的一頁篇章。

作者簡介:

黃郁晴

中興大學中文系畢,從事文字工作10餘年,現為自由撰稿人。

與劉智淵等合著《為愛出行Nature’s Keeper》(內政部營建署出版)、《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簡介》(海洋國家公園處)、並為《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半年刊》、《悅讀大臺中》、《臺中好生活》、《彰化人閱讀誌》等刊物採訪撰稿。

林韋言

世新大學平面傳播學系畢業,從事攝影文字工作20餘年。

曾任職台灣職棒雜誌、大地地理雜誌、自由時報、TVBS週刊、壹週刊,現為自由攝影、撰稿。曾為《國民體育季刊》、《悅讀大臺中月刊》、《臺中好生活月刊》、《彰化人閱讀誌》等雜誌採訪撰文。

沈慈雅

淡江大學企管系畢,從事文字工作10餘年。

曾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觀臺灣》季刊(本刊榮獲國家出版品佳作)、阿里山十周年專刊《典藏十年心》、茂林國家風景區10周年慶專刊、苗栗縣文化觀光局文化旅遊叢書《文化散步》、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攝影集《印象草山》、《悅讀大臺中月刊》、《臺中好生活月刊》、《彰化人閱讀誌》等專刊、雜誌企劃撰文

李孟哲

世新大學廣電科畢,從事文字工作20餘年,現為資深自由撰稿人。

合著有:《湖山水庫紀念文輯》專書(經濟部水利署)、《活氧城市—台南市綠色散步指南》(臺南市政府)、《築夢踏實—築路英雄與天爭地的心情寫真》專書(國工局)、《悅.讀客庄—2010客庄文化資源深入主題調查成果專輯》(客委會)、《用力玩社區—台北縣社區總體營造成果專輯》等書。

趙子雲

台灣大學社會系、英國蘭開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現為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主跑經建會、交通部、經濟部、勞動部等部會,長期關注公共政策與社會資源分配、以及全球化等議題。以社會關懷角度探索新聞議題及公共政策,希望以文字和報導,追求並實踐符合公平正義、分享原則的新價值。

葉佳慧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畢,從事文字工作20餘年,現為資深自由撰稿人。

曾任自由時報、商周編輯顧問、遠見雜誌、樺舍文化、台灣赫斯特等多家媒體之特約記者。著有《絕活:台中職人圖像》(台中市新聞局出版)、與劉智淵等合著《為愛出行Nature’s Keeper》(內政部營建署出版)等。

張瓊方

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從事雜誌工作20餘年,曾獲第11屆兩岸新聞報導獎雜誌報導佳作。現為自由撰稿人。著有:《鄭文燦模式:超越對立翻轉桃園》(天下文化出版)、與劉智淵等合著《為愛出行Nature’s Keeper》(內政部營建署出版)、與陳歆怡等合著《文明初來電--新店溪水力發電百年記》(台灣電力公司出版)。

黃婉玲

世新大學廣電系電視組畢,從事文字工作20餘年,現為資深自由撰稿人。

與劉智淵等合著《為愛出行Nature’s Keeper》(內政部營建署出版)、另合著有《文建會人文散步―地方文化館叢書》(文建會)、《平鎮根尋老瓦屋》、《關西赤柯白寶石》(客委會台灣客家系列叢書)等作品。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