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公共領域 | 拾書所

劇場公共領域

$ 308 元 原價 350

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
公共領域如何作用、如何轉變?又以何種形式與劇場產生關係?

「公共領域」此一概念最初由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尤爾根‧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提出,意指全體公民享有平等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權利。本書作者巴爾梅(Christopher Balme)則藉此概念,探討了劇場在政治社會功能之中扮演的角色。巴爾梅一路回溯,認為劇場公共領域實為一種機制,存在於各種不斷變動的界線之間,並援引劇作、歷史、媒體發展、種族/宗教爭議等多重脈絡,進而思索今日劇場與公共領域的關係及與當代社會之聯繫。

本書特色

1. 以哈伯瑪斯觀點,分析劇場的公共性質及與社會的關係
2. 適合都市研究者、劇場研究者、文化政策研究者、媒體學者,以及文化部門相關人士參考
3. 與2019桃園市鐵玫瑰藝術節合作出版

作者簡介:

克里斯多夫‧巴爾梅 Christopher B. Balme
現為慕尼黑大學劇場學系系主任。在紐西蘭出生並接受教育,畢業於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1985年移居德國,於烏茲堡、慕尼黑與美茵茲大學任教。2004至2006年間任阿姆斯特丹大學劇場學系系主任。曾發表多部重要著作,涵蓋德語劇場、跨文化劇場、劇場與其他媒體等。巴爾梅曾擔任《劇場國際研究》(Theatre Research International)資深編輯,現為國際戲劇研究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Theatre Research)主席。近期著作包括《去殖民化舞台:劇場折衷主義與後殖民戲劇》(Decolonizing the Stage: Theatrical Syncretism and Postcolonial Drama, 1999)、《劍橋劇場研究入門》(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Theatre Studies)。目前擔任慕尼黑大學「全球劇場史」(Global Theatre Histories)計畫主持人。

譯者簡介:

白斐嵐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戲劇理論碩士,近年寫作重心聚焦於音樂在劇場之運用、劇場翻譯與文化轉譯、音樂與語言之結合等領域。翻譯作品包括《帕克特 X 藝術家――220件合作計畫》、《身心合一:後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跨文化演技》、《致演員:麥可‧契訶夫論表演技巧》。文章不定期發表於《表演藝術雜誌》、表演藝術評論台與台新ART TALK。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