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種工具。教閱讀,要學生開拓視野;教寫作,要學生孕育感性、創意。閱讀與寫作的關係是輸入與輸出的概念:每天我們都在聽故事(模仿、感受),聽後(經吸收、轉化),我們又會把故事說出來,互為表裡,循環不息。基礎穩固,自然與中文水平的成長相得益彰。
教學方向及目標
1. 閱讀
就語體文而言,要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創意思維及寫作邏輯,並吸收文道;文言文方面,要讓學生了解作者與文字的時代背景,吸收文道,並學習古人言簡意賅的筆法及生動的措辭,終掌握「通」的精神(中國文史哲不分家,亦具科學)。
2. 寫作
小學方面,旨在激發創意,鼓勵學生於無懼表達;初中方面,旨在訓練邏輯思維,使學生能表達流暢;高中:強化學生的批判思維,同時擴展學生的感性空間,使學生情理兼備。
編寫元素
1. 價值:「隨身閱讀,隨心學習」
2. 權威:重視文字的原創,謝絕搬字過紙的示例講授
3. 實用:理論與實踐結合,多提供貼題練習,讓學生學以致用,並建立學生對答題的自信心
4. 程度:理論、技巧講解深入淺出
5. 客戶體驗:攜帶方便、視覺享受(Handy Notes)
作者簡介:
李國君
香港大學文學士, 主修中國語言文學, 獲頒文學院獎項如馬蒙中國語文獎、黃世仲紀念獎、孔安道獎、湯國華獎、沈淑婉中國歷史獎、蘇小韞中國歷史獎及文學院院長榮譽名單等,以一級榮譽畢業, 現職中學中國語文科教師。
陳家汶
香港大學文學士,主修中國語言文學和中國歷史文化,頒獲文學院獎項如吳榮治中國歷史獎等,擁香港大學學位教師教育文憑(中文教育)。教學經驗豐富,曾於大型補習社擔任課程統籌,編排中文科課程,撰寫閱讀及寫作教材,現職中國語文科教師,對學生的痛點瞭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