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這件事:五種角色,在愛的學習中遇見心理學家 | 拾書所

感情這件事:五種角色,在愛的學習中遇見心理學家

$ 317 元 原價 360

★TEDxTaipei演講激勵超過1,500,000人!★
繼暢銷書《生命這堂課》帶來的感動後,
最會說故事的國際心理學家 陳永儀 全新力作──


▎台灣第一本劇集式心理診間故事 ▎
走進心理學家的診間,
從對話看見從未發現的自我,
當理解了自己,將更懂得如何去愛,
願我們都能修復內心失落的一角,用愛溫柔相待。


國際心理學家 陳永儀 用近30年專業淬鍊,
在本書中進入診間,用心理師的專業,面對五種人生角色,
從週一至週五,每天為一個迷失方向的個案諮商。

讓你可以像每天追劇般,
看見不同人生角色所經歷的感情課題,
持續五週,逐步在感情中深度思考,
透過問題的不斷探討,一步步尋得最適合自己的解答!

【本書特色】
▍特色1. 從5種角色都能看見自己,學會人生必經的5種感情課題

從週一到週五的故事中,
我們時而是面臨困境、急需諮商的人,
宛如看見自己的故事,獲得被心理師所理解的救贖;
時而又能從心理師的思考角度,
學得面對感情與人生難題的智慧、關係溝通技巧,
幫助身邊陷入難題的每一個人。

【星期一】戀人角色►
當彼此認知出現差異,這段感情該如何走下去?或該不該走下去?

【星期二】自我角色►
面臨30歲前的人生關卡,卻發現世俗中的好工作、好對象, 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該符合社會期許,還是順從自己的心?

【星期三】夫妻角色►
為何佳偶總是變怨侶,讓夫妻三不五時就想離?
每對伴侶都該學會開始在「感情銀行」中儲蓄。

【星期四】親子角色 ►
父母與孩子在表達愛的方式上,因差異而誤解、衝突,
如何弭平溝通鴻溝?讓彼此感受得到愛,真正的交心與交流。

【星期五】家人角色►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面臨失去至親的痛,
該如何走出傷痛陰霾?該如何減少遺憾?

▍特色2.一窺診間真實面貌,了解「心理治療或諮商,能為我做什麼?」
心理師的角色不是警察,也不是老師,
而是幫助病人了解自己,克服心理相關的挑戰,達到想要的目標。

我願意聽你說,了解你,陪你走一段。
在這過程中,我願意跟你討論,一起嘗試釐清任何困惑,解決問題,
希望能夠向你想去的方向邁進。

▍特色3.讓感情扎根與昇華的25個關鍵思考
【精華觀念摘錄】
▪最重要的聽眾,往往是當事人自己。
▪在親密關係中,好奇心比好勝心更重要。
▪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感受。
▪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去體會他的感受。同理,不一定要同意。
▪用心去感受與他人共同走過的經歷,並且從中發掘這對自己的獨特意義。
▪這一路走來,你不落人後,走得很快,也很有效率。但是你可以告訴我,你要去哪裡嗎?

◆特色4. 隨書珍藏【把握今天‧箴言書籤組】(1組3入/5cm X 13.5cm/維納斯凝雪映畫美術紙)
生命中的每一刻相遇,
宛如川流不息,稍縱即逝,
隨書珍藏的人生箴言,為你喚醒初心,
共有的經歷,就是彼此最彌足珍貴的印記。


深入思索自己曾走過的每一段感情與關係,
喚醒彼此相遇的意義。
從「我」到「我們」,改變需要時間發酵……

作者簡介:

西點軍校首位台籍教師/國際心理專家
陳永儀
●現任:
• 美國執業臨床心理師
• 光輝國際公司亞太區測評總監
•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兼任教授
• 台灣大學通識教育組兼任教授
• IC之音竹科廣播《心理學不學》節目主持人

1970年生於台北。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組織與工商心理學碩士、美國羅格斯大學健康心理學博士。曾任美國花旗銀行紐約總行的國際人力資源部經理、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

除此之外,她曾任教於西點軍校,訓練軍校生面對戰鬥壓力,也曾婉拒了參與美國聯邦調查局、中情局,以及紐約市警察局專屬心理學家的機會,而選擇了成為執業心理師。

近30年嚴謹的專業心理學訓練,再加上她充滿好奇心的特質,使其有興趣的領域不限於心理學。曾擔任紐約市緊急救護技術員,以及一級創傷醫院關懷師,並持有開鎖、調酒和進階潛水的證照,還擔任過Uber 駕駛。所有經歷,不斷啟發她對心理學在人們日常生活應用的興趣與靈感。

2016、2019年兩度受邀到TED×Taipei演講,創下高達1,500,000點閱率。她的專業經歷與說故事魅力,網友佳評如潮:「字字珠璣,值得細細體會,講得太精彩了」、「非常喜歡她所講的任何一場演說。

●TEDxTaipei精彩演講
‧2016年【沒有「負面能量」是好事嗎?】 https://reurl.cc/Yl151x
‧2019年【如何不讓人生留下遺憾?】 https://reurl.cc/b65bRE

●出版:
‧《生命這堂課》
‧《壓力:是敵人,還是朋友?》
‧《30開始:打造亮麗熟年》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