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戲劇」做為一個概念詞,在過去二、 三十年,整個華人戲劇圈裡面,越來越多人在使用,指的就是用華語文來創作的戲劇作品。演出與發展比較活絡的區域,大多是在亞洲,這其實跟華人移民的歷史背景發展是有關係的。隨著亞洲區域政治氣候的轉變,以及全球化跟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的發展,包括跨國家、跨領域、跨文化之間的交流合作越來越頻繁與密切,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現象只會越來越普遍。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們經由這樣一本書來認識華文戲劇,透過「亞洲的在地性」,去回應「全球的跨界性」,這是現階段成為一個當代戲劇文化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文化素養。
作者簡介:
于善祿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臺灣資深劇場生態觀察及戲劇評論家,相關評論廣佈於華人藝文報章媒體。主要研究領域:華文戲劇、西洋劇場史、台灣劇場史、應用劇場、戲劇美學理論。長年擔任文化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臺北市文化局、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等機構與單位之評審、評議、評鑑委員;臺北文學獎舞台劇本獎、全球泛華青年劇本獎,以及諸多劇團及大專院校主辦之劇本創作競賽之評審。著有《波瓦軍械庫:預演革命的受壓迫者美學》(臺北:黑眼睛文化,2007)、《臺灣當代劇場的評論與詮釋》(臺北:臺北藝術大學,遠流,2014)。
部落格LULUSHARP: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