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清初中國的繪畫與現代性(新版) | 拾書所

石濤:清初中國的繪畫與現代性(新版)

$ 2,160 元 原價 2,400

石濤(1642–1707)為中國明清畫壇巨擘,創作風格獨特,深受時人與後世推崇。本書主要聚焦於1697至1707年間,當石濤身處揚州且目前留存作品數量最多的晚期階段。作者綜合運用中國傳統的研究理路、西方的形式分析和圖像學分析,以及因1970年代英美學界「新藝術史」興起而形成的一套社會詮釋模式,探討石濤這位偉大畫家的社會、政治、心理、經濟和宗教等五大面向,揭示其繪畫實踐的複雜性。作者同時以現代性架構石濤的生平與藝術,並以自主性、自我意識與懷疑界定石濤繪畫的主體性。相信閱讀本書將可獲得一種與閱讀當今其他藝術史著作完全不同的體驗。

作者簡介:

喬迅(Jonathan Hay),1956年出生於英國。現任美國紐約大學美術史研究所(Institute of Fine Arts, New York University)講座教授。1978年獲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士,1989年以石濤為題獲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博士。其研究專長領域為中國藝術史、中國當代藝術、以及藝術史理論與方法等,特別是關於中國現代性與視覺文化議題。2002–03年曾獲古根漢研究基金(Guggenheim Fellowship)。自1989年起陸續發表關於中國晚期與當代藝術的論文和評論多篇,如 “The Kangxi Emperor’s Brush-Traces: Calligraphy, Writing, and the Art of Imperial Authority.” In Wu Hung and Katherine Tsiang Mino, eds., Body and Face in Chinese Visual Cultur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The Diachronics of Early Qing 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Lynn Struve, ed., The Qing Formation in World-historical Tim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Review of Ten Thousand Things: 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 (Lothar Ledderose),” Art Bulletin 86.2 (June 2004)、“Sanyu's Animals.” In Sanyu: L'écriture du corps / Language of the body (Paris: Musée Guimet, 2004)等。近期出版Sensuous Surfaces: Decoration and Pleasure in China, 1600–1800 一書(Reaktion Books, London)。

譯者簡介:

邱士華,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翻譯前言、第1、2、5、6、10章。

劉宇珍,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翻譯第3、4章。

黃蘭茵,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與考古學碩士;黃思恩,前希泉出版社主編,兩人合譯第7章。

陳秋萍,自由譯者,譯第8章。

王靜霏,自由譯者,譯第9章。

審訂者名

盧慧紋,現任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審閱修訂前言及第1至4章譯稿。

李志綱,香港中文大學藝術史博士,審閱修訂第5至10章譯稿,並翻譯附錄1。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