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與非生物之間:所謂生命,究竟是什麼?一位生物科學家對生命之美的15個追問與思索 | 拾書所

生物與非生物之間:所謂生命,究竟是什麼?一位生物科學家對生命之美的15個追問與思索

$ 288 元 原價 320

一本能讓你愛上生物課,感受到生命溫度的書
比推理小說更精彩的生命科學故事
哈佛大學學者帶你發現生命的奧妙與美麗


◤獲選《朝日新聞》代表平成年代的30本書
◤暢銷日本80萬冊
◤中央公論新社新書大賞、三得利學藝賞,雙重獲獎作品!
◤科普作家 張東君、台大醫師 陳耀昌、清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北一女生物科教師 蔡任圃、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鄭國威 推薦

一位生物學者關於看待生命、理解生命,最動人的詮釋

--生命並非是零件組成的分子機械,而是在動態平衡下的美麗流動――

生命到底是什麼?

「生命就是進行自我複製的系統」,這是二十世紀生命科學所得到的一個解答。分子生物學的生命觀認為,生命體是由無數微小零件組成的精密模型,因此我們有機會利用精巧的操作來改變生命體,進行「改良」。
但真的是這樣嗎?
哈佛學者、知名分子物學教授福岡伸一認為,生命是在動態平衡下的流動,或許是另一個能夠定義生命的準則。但,這種「動態」到底是什麼呢?
本書帶你深入肉眼看不到的世界,認識生命最精巧的設計,從病毒的發現、DNA雙重螺旋結構的確認與自我複製意涵、到薛丁格對生命的思考、生物化學家舍恩海默的動態生命觀……,一步步解開生命「動態」之美與謎。
福岡教授充滿人文情懷的筆調,也彷彿推理小說般,抽絲剝繭,訴說一個個關於生命與生命科學的精采故事。


◤推薦

生命之奧秘,真是所謂「一沙一世界」。福岡伸一以分子生物學家之眼,散文大師之筆,將重要發明及發明家的心路歷程,做了又生動又人性化的描寫。這本書自2007年出版,迄今又有「人造細菌」、「基因剪輯」、「免疫細胞細胞膜改造」等鬼斧神工之技,真希望福岡先生再寫一本最新版。
--台大醫師、《島嶼DNA》《傀儡花》作者陳耀昌

在《生物與非生物之間》裡,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教授福岡伸一,用半自傳的方式同時勾勒出分子生物學研究和生命的分子現象,對生命科學的門外漢來說,可以吸收一些分子生物學的知識;對有心想要就讀生命科學(尤其是分子生物學)方面的高中生,可以稍微看看是否真的對分子生物學感興趣;對想要唸研究所的學生,可以稍微看看生命科學研究是怎麼一回事。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黃貞祥

科學概念的發展脈絡是科學教育重要的一環,不但可以還原歷史軌跡,也有助於建立正確的科學觀念。福岡伸一教授的《生物與非生物之間》提供了許多重要科學研究的發展歷程,也介紹許多實驗的原理與意義。書中對科學家個性與態度的描述更是精彩,許多科學家的態度是小心謹慎而不會妄下結論的,這樣的研究精神也非常適合做為科學教育的案例。
--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蔡任圃

為了回答「生命是什麼」這個大哉問,作者以一則則流暢的真實故事,扎實的科學講解,恰到好處地將科學史上的重要時刻串連起來,就如同 DNA 銜接起生命的密碼。作者直面科學實務上時常被隱晦的那些混亂與不堪,亦給予關鍵成就適當的評價,極能啟發讀者思辨,我認為地球上的高等智慧生命都不該錯過這本好書。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PanSci泛科學共同創辦人鄭國威
(按姓氏筆畫序排列)

作者簡介:

福岡伸一
1959年生於東京,京都大學農學博士。曾任美國洛克斐勒大學及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員、京都大學助理教授。現為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教授,專攻分子生物學。
在分子生物學的最前線從事研究活動,同時也持續向一般大眾傳達生命科學的魅力。
作品包括《動的平衡》《失敗的男人》《琉璃星天牛的藍》《維梅爾的光之王國》《生命的對談》《福岡博士的書架》《生活中的微知識》等。

譯者簡介:

劉滌昭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拓殖大學經營學碩士。曾任牛頓雜誌叢書主編、日本文摘主編、民生報日文編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零極限之富在工作》《20世紀名言集》《投資才有希望》《不生病的生活》《一日一餐的健康奇蹟》等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