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卷四)白色的賦格 | 拾書所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卷四)白色的賦格

$ 270 元 原價 300

國家人權博物館X春山 合作出版
胡淑雯.童偉格 主編
以文學靠近記憶的現場


研究轉型正義的吳乃德教授曾提及記憶的社會化過程,以二二八事件來說,面臨兩個階段,一個是解嚴前後要求恢復記憶、挖掘真相,第二個階段則是歷史的闡釋競爭,也就是歷史的政治作用以及責任。至今,轉型正義仍處在第二階段的不斷分歧中,其工作往往經歷再一次的政治與族群衝突。因此文學與藝術將是追求記憶第三階段的路徑,也就是在文藝創作的昇華與對話中,解除政治僵硬的歷史詮釋,讓當代與未來世代以文學靠近記憶的現場,對歷史與人性擁有寬廣與複雜的認識。這些傑出的文學作品源自臺灣獨特的歷史經驗,所透顯的美學與政治、歷史命題,將使我們理解,記憶不僅是政治、歷史的資源,也是美學與創作的資源。
史學家蘭克曾說,歷史要寫得像過去發生之事一樣真實。「那過去發生之事如何像『歷史』一樣真實?」有時是來自虛構。在過去被壓抑如同真空的時代,虛構作品以其最大可能性與豐富的意象,在一片空無中傳出回聲。所以虛構在記憶的現場,重要性等同史料。主編胡淑雯與童偉格不局限於白色恐怖的定義,選出三十篇作品,發表時間自一九四七年(吳濁流〈波茨坦科長〉)橫跨到二○一七年(黃崇凱〈狄克森片語〉),而從卷一起首之作郭松棻〈月印〉,到卷四壓卷之作賴香吟〈暮色將至〉,這些作品使我們得見在戒嚴體制逐步生成、強化與轉變的漫長過程中,臺灣跨越數個世代的小說家如何連綴創造力。

█卷四 白色的賦格 風聲過後的空白
宋澤萊 糶穀日記
黃春明 蘋果的滋味
拓拔斯.塔瑪匹瑪(漢名田雅各) 尋找名字
陳若曦 老人
蔣曉雲 回家
賴香吟 暮色將至

本卷使歷史的餘響不絕。農民遭欺詐的噤聲、鄉間流入城市的勞動者遭撞殘廢、原住民到中山樓找國民大會要求正名,或投共的臺灣人入獄、到臺灣的外省人被抓到火燒島,以及黨外運動只是青春記憶的時代剩餘者,提醒世人,時代並不總是正確。


本書特色

一、 白色恐怖小說選終於問世。《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為國家人權館與春山合作出版選集,由胡淑雯、童偉格兩位小說家主編,從三百多本作品中,選出三十篇作品。這套作品包含四卷不同主題,在閱讀傑出文學作品的同時,將深入瞭解白色恐怖與戒嚴體制如何深深影響臺灣的各個層面。
二、 各卷的安排順序有其意義,不只是文選的並置,在各卷的主題下,這些作品彼此呼應,產生關聯,如邱永漢的〈香港〉,描述逃亡者們拋家棄子從臺灣出逃到香港如何靠招搖撞騙改變人生,下一篇李渝的〈夜琴〉則描述面臨丈夫失蹤或生死不明的妻子,十幾年來如何生活。
三、 製作作品大事記。每一個作品均寫出首次發表時間,因為這呈現作家如何回應當下與歷史的狀態,因此各卷雖然以主題分類,但會另外製作所有作品的編年時間,看出歷史與文學的對位關係。

作者簡介:

│宋澤萊(一九五二~)
本名廖偉竣,雲林縣二崙鄉人,一九七六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而後於彰化縣福興國中執教,至二○○七年退休。一九七五年,以「打牛湳村」系列備受矚目,另有重要作品《蓬萊誌異》、《廢墟臺灣》、《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等。
│黃春明(一九三五~)
宜蘭人。曾任小學教師、記者、廣告企劃、導演等職。近年除仍專事寫作,更致力於歌仔戲及兒童劇的編導。現為《九彎十八拐》雜誌發行人、黃大魚兒童劇團團長。著有小說《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莎喲娜啦.再見》、《放生》、《沒有時刻的月臺》等;散文《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九彎十八拐》、《大便老師》;童話繪本《小駝背》、《我是貓也》、《短鼻象》、《愛吃糖的皇帝》、《小麻雀.稻草人》等。
│拓拔斯.塔瑪匹瑪(一九六○~)
布農族人,漢名田雅各,高雄醫學院畢業,以臺灣原住民醫療服務為職志。著有《最後的獵人》、《情人與妓女》。
│陳若曦(一九三八~)
原名陳秀美,臺北縣人。本名陳秀美,臺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寫作系碩士。就讀臺大期間,即為《現代文學》創辦人和編輯之一。著有短篇小說集《尹縣長》,長篇小說集《慧心蓮》、《突圍》等,散文《我鄉與她鄉》。
│蔣曉雲(一九五四~)
出生於臺北,祖籍湖南岳陽。現旅居美國加州。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系博士班。曾任《民生報》兒童版、《王子》雜誌主編。學生時期即開始寫作,作品後來結集成《隨緣》、《姻緣路》出版。 一九八○年後赴美留學,停筆三十年。 二○一○年復出寫作,二○一一年出版長篇小說《桃花井》、短篇小說集《掉傘天》、《民國素人誌第一卷:百年好合》。之後陸續出版散文集《啞謎道場之香夢長圓》、《啞謎道場之君自何處來》、短篇小說集《民國素人誌第二卷:紅柳娃》等。
│賴香吟(一九六九~)
臺南市人。曾任職誠品書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著有《天亮之前的戀愛》、《文青之死》、《其後それから》、《史前生活》、《霧中風景》等書。

▌國家人權博物館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總統府公布《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歷經多年籌備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於二○一八年正式成立,除持續推動威權統治時期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及國際交流工作外,亦擴大支持各種人權議題及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的組織發展,展現臺灣追求落實民主人權普世價值的決心。二○一九年,人權館並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s – Asia-Pacific),與國際人權思潮接軌,促進民主與人權理念的推廣及深化。

▌主編 
│胡淑雯
一九七○年生,臺北人。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哀豔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
│童偉格
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著有長篇小說《西北雨》、《無傷時代》;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臺劇本《小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