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認識台灣超過300種蕨類,包括許多珍貴稀有甚至瀕危的物種
◎條理清晰、內容詳盡的文字說明
◎含括完整植株與重要局部特徵的生態照片
◎重點歸納的生態特徵圖例
◎多樣化的查詢方法
◎透過蕨類看到台灣獨特的植物生態地景
最親切易查的賞蕨圖鑑
台灣雖是蕞爾小島,卻是觀察、了解蕨類的最佳天然教室,不但種類豐富,種密度居世界之冠,而且演化上的歧異性也相當高,幾乎涵蓋絕大部分的類群。《蕨類觀察圖鑑1&2》從基礎到進階,共介紹台灣650多種蕨類的資料與圖片,其中本書《蕨類觀察圖鑑2:進階珍稀篇》收錄《蕨類觀察圖鑑1》介紹過的種類之外的其他320多種,包括許多珍貴稀有甚至瀕危的物種。本書延續《蕨類觀察圖鑑1》的系統架構,根據演化先後的脈絡依序出現,並於每科的起首頁,重點提示該科的基本資料。每科之下,再以較容易觀察到的形態與生態特徵,進一步區分屬、群。配合簡明易懂的生態與外觀特徵圖例,提供多樣化的查詢方法,方便快速,是認識台灣蕨類世界最容易上手的入門圖鑑,也是進行蕨類觀察、鑑定時最有利的工具書。
為了讓讀者更深入了解台灣的蕨類植物,在《蕨類觀察圖鑑1》的基礎上,本書針對每種蕨類都作了一些「附註」,或是近似種類之間的比較,或是指出該種蕨類在分布的生態帶所具有的指標性意義,或是它為適應環境而發展出的特殊生存機制……,每則說明都是作者郭城孟老師多年來研究蕨類的第一手心得。
※以蕨類為起點,閱讀台灣獨特的植物生態地景
台灣位於北緯約22°至25°間,屬於熱帶氣候區的北緣和溫帶氣候區的南緣,是北回歸線上少見的森林,多變的地形造就多樣化的微環境,加上具有巍峨的高山,北半球(水平分布)的生態帶就巧妙濃縮、垂直分布在台灣山地。台灣的蕨類物種也反映出前述的特色,在《蕨類觀察圖鑑2》可見以泛北極圈為分布中心的種類出現在台灣的高山寒原,也可見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熱帶雨林的種類在恆春半島現身;而且台灣位於亞洲大陸、日本琉球群島及菲律賓群島的樞紐位置,利於種源交換,島上高聳的北向山坡,以及南向和東南向山坡,就像棒球手套一樣,能零星捕捉來自北方或南方的蕨類物種,因此在翻閱《蕨類觀察圖鑑2》時不僅能查索單種蕨類的資料,也能從作者的延伸說明中得到更廣泛的台灣植物生態知識,了解更多台灣珍貴的生態資源。
.每種蕨類的文字說明條理清晰且內容詳盡,除外觀特徵、生長習性、分布概況外,並增加附註。
.每種蕨類的圖片都儘量涵蓋植株生態照與局部特徵照,並有簡要的圖說,幫助讀者看圖辨識。
.每種蕨類皆有生態小檔案(包括生態帶、地形和生長環境等),以及觀察蕨類時的兩大重點──葉片分裂方式與分裂程度,以及孢子囊群或孢膜的外形與生長位置──特徵圖示,方便讀者快速查核。
.針對不同程度與需求的讀者,提供多樣化的查詢方法──除可按目次,或依中名、學名查詢外,特別設計了「科與屬、群檢索表」,提供讀者從蕨類外觀特徵按部就班的查索。
作者簡介:
郭城孟
台北市人,瑞士蘇黎世大學系統植物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國立台灣大學植物學系副教授及植物標本館館長。從國小開始就與自然結下不解之緣,大學時迷上蕨類,學士、碩士、博士論文皆與蕨類有關,登高山是為了蕨類,出國求學也是為了蕨類,外出旅遊更常為了蕨類而佇足。從研究蕨類到欣賞蕨類,也透過生長在自然環境中的蕨類,領悟一些自然的道理。平時喜歡蒐集與蕨類有關的事物,從古董店的蕨類繪畫,到日常生活用品,如印有蕨類圖樣的杯、盤、刀、叉,或是布料、服飾等;當然,最大宗的收藏還是世界各地的蕨類文獻資料。
學術領域除了蕨類之外,主要研究的方向為植物地理及植群生態,多年來更致力於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推展,期望經由生態旅遊、生態農村、環境教育、生態工法等途徑,合理運用自然資源,將保育與地區發展的衝突降至最低。
作者相關著作:
《蕨類觀察入門》
《蕨類觀察圖鑑1:基礎常見篇》
《蕨類觀察圖鑑2:進階珍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