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從頭到腳,用漢字解說53個身體部位的運行奧祕,掌握中醫養生精髓【平裝版】 | 拾書所

知己:從頭到腳,用漢字解說53個身體部位的運行奧祕,掌握中醫養生精髓【平裝版】

$ 396 元 原價 450

養生,要先知己!
從頭到腳,幫你了解身體各部位的運行奧祕。
從解說漢字入手,深入淺出聊中醫,談養生。


「人只有先認識、了解自己的肉身、靈魂、
意志、性命,才談得上順養心性、保障安康。」
──徐文兵中醫師

★著名中醫專家、《字裡藏醫》作者徐文兵重磅力作!
★連年高居中醫養生書暢銷榜,近6000多則評論,當當網100%好評!

※用漢字解說53個身體部位,掌握身體和自然的運行
徐文兵老師帶我們從頭到腳,詳解了人體49個身體部位及4種體液的運行奧祕。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身體每個部位、每個器官的功能、特性,以及它們對於健康的意義。

※不僅能了解中醫知識,更能領略漢字文化的絕妙風采
《知己》延續了《字裡藏醫》的敘述風格,每章以中醫最基本的詞彙入手,追溯字詞背後的歷史典故、文化內涵,使讀者在了解中醫健康知識的同時,領略漢字文字學與中醫養生的絕妙風采。

◎了解自己身體的運行奧義,才是真正的養生法
▌常常肚子不舒服,卻找不到原因?
問題可能不在「腸胃」,可能在於你的「下巴」

頤指氣使中的「頤」,就是用下巴指使人,不動手不動嘴,一副盛氣淩人的樣子。

中醫看病必須看病人的舌頭。若患者張嘴伸舌的同時,會聽見兩腮發出喀噠一聲。這是下頜關節發出的聲響,一般是咬肌僵硬,牽扯關節錯位摩擦發出的。西醫稱為「關節紊亂」,中醫認為有這種現象的人往往有比較嚴重的胃病,表面咬肌僵硬,體內胃的平滑肌也是僵硬痙攣的。

▌總是覺得胸悶難受,難道是心臟有毛病?
問題可能不在於「心臟」,而是在於你的「情緒」與「飲食習慣」

前胸正中是胸骨,胸骨柄的末端長有軟骨,西方人叫劍突,中國人稱為蔽骨。蔽骨和肋骨合圍而成的這個地方,就是「心口窩」。

莊子把西施的捧心診斷為「病心」。心口窩因為容易窩藏斜氣,更要預防出現心結,最好是「生氣的時候不吃飯,吃飯的時候不生氣」。其實不光是生氣,鬱悶、難過、沮喪的時候都不要吃東西,吃下去容易堵在心口窩,累積成心結。

────中醫知識結合歷史典故、實用的養生建議,言語生動,輕鬆易讀。
────值得一般中醫、中藥、養生愛好者閱讀。

◆◆中醫師專業推薦◆◆

江錦輝(意一堂中醫診所院長)、李嘉菱(中醫師)、羅珮琳(中醫師)

「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中醫的領域浩翰如海無邊,古文深奧難以輕易領略全貌。徐醫師用53個身體部位提綱挈領,化繁為簡,讓人很容易了解自己,此項創舉很值得推薦給普羅大眾,藉以快速認識中醫全貌,養生保健遠離患疾。」────江錦輝‧意一堂中醫診所院長

作者簡介:

徐文兵

徐小周,字文兵,厚樸中醫學堂堂主、北京御源堂、平心堂中醫門診部身心醫學專家。1966年出生於山西大同,自幼隨母親學習中醫,並在父親的影響下,閱讀大量古籍,培養出良好的國學基底。1984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中醫學院(後改制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在學期間不只學業成績極佳,曾獲中醫系醫史知識競賽第一名,亦活躍於各類學生活動,是徵文比賽及演講比賽的常勝軍。

畢業後,留在大學的附屬醫院工作時,能力備受肯定,且已流露出對現行中醫教育和醫療模式的疑惑,尤其憂慮中醫發展的逐漸西化,矢志恢復中醫傳統。

1997年公派赴美講學,在翻譯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要讀懂中醫典籍、透徹地了解中醫,就必須從國學漢字下手。

回國後辭去醫院的工作,創辦北京厚樸中醫學堂,全心從事傳統中醫理論的研究和教學,並以英文主講《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中藥》、《方劑》、《針灸學》、《食療》等課程。歷經十多年的努力,現在學生遍布全世界,且治療的患者上至外國元首,下至一般百姓,持續致力於中醫推廣工作。

相關著作

著有暢銷好書《字裡藏醫》。
本書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獎,並連續七年高踞卓越網中醫類榜首。

《字裡藏醫》全書以「字」為線索,旁徵博引,透過字義的解釋,說明實際的中醫養生之道,行文深入淺出,輕鬆易讀,絕對能讓你大長見識。不論是想要藉由中醫調理養生或是欲了解漢字文字學的讀者,都是不可多得的一本絕妙好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