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英資財團(1841-2019) | 拾書所

香港英資財團(1841-2019)

$ 669 元 原價 760

香港英資財團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上半葉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對華鴉片貿易。隨著香港成為遠東著名的貿易轉口港,英資洋行迅速崛起,並將投資的觸角從貿易拓展至航運、倉儲碼頭、銀行保險、地產、酒店及公用事業,從而建立起其逾170年的龐大基業。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一度雄踞香港的英資財團受到新興華資的挑戰,開始從巔峰滑落。踏入過渡時期,英資作雙線發展:怡和、匯豐等透過國際化策略,包括遷冊、結構重組、加快海外投資等,試圖建立起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態勢;而太古、香港電訊、嘉道理等則透過上市、聯手中資等實施固守香港核心業務的策略。回歸之後,無論是怡和、匯豐還是太古、嘉道理、渣打等都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時至今日,英資財團仍然是香港整體經濟和資本結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對香港經濟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並構成香港經濟的獨特色彩。一部香港英資財團的歷史,實際上就是香港近現代政治和經濟歷史的一輯極其生動的側影,從中可了解178年來香港經濟所經歷的深刻變化、發展脈搏、發展態勢以及發展規律,並可得到一些歷史性和現實性的啟示。本書特色:* 本書經重新增訂,更新英資財團在香港的發展痕跡,並整理出詳細的「英資財團大事記」,是為認識香港英資財團以至本地經濟發展的壓卷之作。* 內文圖片豐富,對向讀者演示香港英資財團的歷史圖景,具積極作用。* 採用詳細的數據資料,生動呈現不同財團的發展態勢,可信度高。

作者簡介:

馮邦彥,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先後擔任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並曾先後擔任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府參事、廣州市政府決策諮詢專家、廣東經濟學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1987-1994年間曾任香港東南經濟信息中心分析員等職,長期從事香港經濟、香港資本與財團、香港金融等領域的研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