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擔任心理師的所有資格裡,最重要的一個是: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上市首週強勢竄上亞馬遜網路書店總榜TOP 100;
★獲選亞馬遜書店年度書籍TOP 10,長踞心理勵志類前茅;
★囊括《O:歐普拉雜誌》與《人物雜誌》等眾多媒體選書;
★即將改編影集,將延請《慾望師奶》伊娃・朗格莉亞演出!
每年找心理師晤談的美國人將近三千萬名——其中有些病人本身也是心理師。
在這本書裡,作者蘿蕊・葛利布告訴我們:儘管她受過嚴格訓練,也具備心理治療執照,但她之所以能做諮商,最重要的憑據是——她同樣是人類的一員。當她的世界因為一次危機天翻地覆,她寫道:「我知道當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於是,她開始和古怪、經驗豐富,但很不典型的心理師溫德爾晤談。
同一段時間,葛利布自己則在治療一個自戀的好萊塢製片,一名才剛結婚就被診斷出末期癌症的女子,一個威脅生活景況一年內沒有好轉就要在生日當天自殺的老婦,還有一個二十多歲、老是跟不對的人勾搭的年輕人(此君連診間的人都要搭訕)。在葛利布探索病人的內心世界的同時,她也發現:她的病人苦苦糾結的問題,其實正是她自己向溫德爾求助的問題。
*****
生活,就像是在鋼索上危步,我們游移在愛與欲、意義與死亡、罪惡與救贖、恐懼與勇氣,以及希望與改變之間。葛利布以過人的智慧和幽默揭露我們的盲點,檢視我們掙扎時對自己和他人道出的真相和虛構。
作者除了是諮商心理師,亦長期為各大報章撰寫諮詢專欄,解答讀者們五花八門的疑難,這本著作不只帶我們一探諮商心理師的世界,看她如何幫助病人尋找答案,也看她如何在病人與同業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服下自己開出的藥方。本書坦率程度前所未見,充滿歡樂、刺激思考又處處驚喜,對人心的探索既深入個人內在,又合乎人類通性,勇敢訴說人之為人的意義,並對我們轉化生命的能力提出有趣而生動的觀察。
▎本書選句
►痛跟苦不一樣,人都有痛的時候,可是你不一定得那麼苦。……既然我死抓著受苦的感覺不放,我一定有從中得到什麼。
►文化壓力對女性的要求是言行得體,對男性的要求則是情感得體。女性通常會向朋友或家人吐露心事,可是當男性在晤談時告訴我他們的感受,我幾乎總是第一個聽他們講出口的人。
►自我苛責跟自我負責不同,後者應該像(禪學與心理學大師)傑克・康菲爾德說的那樣:「靈性成熟的第二個特質是寬厚,它的基礎是從根本處接受自己。」心理治療也一樣,我們追求的是自我同理,而非自我評價。
►很多人剛開始做心理諮商時,好奇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可是我們會再每次晤談時播下好奇的種子,因為心理諮商幫不了對自己不好奇的人。
►我們不會拉著病人直搗問題核心,我們只會輕輕推著他們靠自己走到那裡,因為最有力的真相——人最嚴肅看待的真相——是他們自己一點一滴領悟的真相。
►人只有沉默時能聽見內心的聲音。說話會讓人停在大腦層次,安安穩穩閃避情緒。沉默則像清垃圾,當你停止徒勞無益地拋話、拋話、再拋話,重要的東西會浮上表面。
►「洞見是心理治療的安慰獎」,這是我最喜歡的心理治療業箴言,指的是你就算聽過世上所有洞見,要是你回到現實世界時不做改變,洞見(和心理治療)就一點用也沒有。
作者簡介:
蘿蕊・葛利布
心理諮商師、《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長期執筆《大西洋雜誌》問答專欄「親愛的心理師」。她是《大西洋雜誌》特約編輯,也經常為《紐約時報》寫稿,亦常受邀擔任廣播電視節目來賓,如〈今日秀〉(The Today Show)、〈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CBS今晨〉(CBS This Morning)、CNN和NPR等。更多資訊請見:LoriGottlieb.com。推特:@LoriGottlieb1
譯者簡介:
朱怡康
專職譯者,守備範圍以宗教、醫療、政治與科普為主。譯有《怎樣談科學》、《棋逢對手:中東與美國恩仇錄》套書、《二十一世紀生死課》、《漫畫哲學之河》、《漫畫心理學》、《人性較量: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自閉群像:我們如何從治療異數, 走到接納多元》等書。其他歷史、科普譯作散見於《BBC知識》月刊。
臉書專頁「靈感總在交稿後」:www.facebook.com/helpmem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