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與昆蟲 | 拾書所

天使與昆蟲

$ 308 元 原價 390

這是人類精神上最矛盾的時代。
他們以為自己披著天使的羽翼,其實只是昆蟲的薄翅;
天堂是他們永遠飛不到的國度,只能在地上打造自己的巢穴。


「布克獎得主」A. S. 拜雅特——
英國《泰晤士報》評選:1945年以來最偉大的50位英國作家之一
榮獲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文學獎 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

.繼布克獎暢銷名作《佔有》之後,結合博物學與浪漫派詩歌之小說名作
.1995年改編電影《情色風暴》,第48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入圍
.特別收錄「維多利亞時代小說」專家導讀

◆第一部〈尤金妮婭閃蝶〉

身為博物學家的他
以為自己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尤金妮婭閃蝶
美麗耀眼絕世
沒想到那其實是一隻蟻后

在亞馬遜原始森林裡研究螞蟻、蝴蝶等動植物的博物學家威廉,歷經艱難困苦的十年研究生活之後,從南美回到英國,卻在一位富有鄉紳家裡舉辦的舞會上,愛上他的大女兒尤金尼婭。她有如百合、雪花一般純白無瑕,也如同他在亞馬遜叢林裡捕捉到的那隻藍色尤金尼婭閃蝶一般熠熠生輝。她是他的夢想終於成真。為了得到她,威廉決定留在這棟維多利亞大宅裡為主人整理動植物標本。
他相信這裡是他下半生的港灣,沒想到這棟表面上光輝耀眼的大宅裡,藏著一樁見不得光的祕密。這裡是文明社會,生活在其中的人卻無異於昆蟲。人,是大自然的造物,也不可避免受動物的本能支配……

「變形」(Metamorphosis)是這篇故事的主題之一,拜雅特在這裡用隱喻的手法一次施展了好幾次「變形」,有人從蝴蝶變成螞蟻,有人從毛蟲變成蝴蝶,有人從屠夫之子變身王子,而豪廈莊園最後變成了蟻窩……最終,這篇小說也從一部維多利亞時代家庭羅曼史,變身為一部黑暗的哥德風格(Gothic)寓言。

◆第二部〈婚姻天使〉
人一輩子只會有一個「真正的另一半」
不論在人世間如何顛沛流離,兩人終將在天堂結合
成為兩人一體的「婚姻天使」……

為了召喚年輕早逝的戀人亞瑟•哈倫(Arthur Henry Hallam, 1811-1833),英國大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1809-1892)的妹妹艾蜜莉召開了兩場降靈會,希望召喚亞瑟前來,懇求他原諒自己後來成了別人的妻子。她相信亞瑟•哈倫才是她的靈魂伴侶。雖然她嫁給了傑西上校,他也帶給她世俗的快樂,但她念茲在茲的是在另一個世界的亞瑟……而當亞瑟的亡靈真的降臨了,艾蜜莉不得不當場為自己這一生的感情作出最後判決……

拜雅特在一個通靈故事的框架裡,從女性的視角重新講述了19 世紀桂冠詩人丁尼生的妹妹艾蜜莉與他早逝的摯友亞瑟•哈倫之間的故事。艾蜜莉以未婚妻身份為亞瑟•哈倫守寡九年後,終於接受傑斯上校的求婚,卻得不到任何人的諒解,包括她的哥哥丁尼生,丁尼生甚至在他花費12年為哈倫之死所寫的英詩名作《悼念集》(In Memoriam,1850)裡刻意將艾蜜莉的存在隱略不提。
艾蜜莉是怎麼面對這一切的?她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什麼代價?愛情的美好回憶,現實裡不盡然滿意的夫妻生活,究竟孰輕孰重?
在這個中篇小說裡,拜雅特寫下艾蜜莉對於社會期待她所扮演的角色如何作出抗拒,以及由此而生的內心痛苦和自我質疑,卻也在這當中展開對自身情感、現世生活的不斷思辯。

這就是拜雅特
《天使與昆蟲》的情節如同一部懸疑偵探小說,同時具有高度文學性。這是一部融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流行的進化論、社會風俗與洶湧思潮、生物學、宗教理念與神話等內容的文本,結合近乎貪婪的智性好奇心與古怪的想像力,也充滿對那些浪漫主義詩人的憐愛。拜雅特迷戀語言,其語言卻從不感情用事,以哲學家一般的冷靜推演自己的理念,用最理智的風格表達最有情的事物。這就是拜雅特。

作者簡介:

A.S.拜雅特(Antonia Susan Byatt)
拜雅特(1936~),英國當代知名小說家,也是詩人、評論家。2008年《泰晤士報》評選1945年以來最偉大50位英國作家之一,2010年英國最古老文學獎「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得主。就讀劍橋大學紐罕學院、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曾在倫敦大學學院、中央藝術學院授課,1983年成為英國皇家文學協會會員,1990年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 B. E.)。

拜雅特著有多部小說,除了榮獲1990年布克獎的大作《佔有》,尚有《日影》(The Shadow of the Sun, 1964)、《遊戲》(The Game, 1967)、《花園處女》(The Virgin in the Garden, 1978)、《靜物》(Still Life, 1985)、《天使與昆蟲》(Angels and Insects, 1992 )、《巴別塔》(Babel Tower, 1997)、《傳記作家的故事》(The Biographer's Tale, 2000)、《童書》(The Children's Book, 2009)、《諸神的黃昏》(Ragnarok: The End of the Gods, 2011),以及《馬諦斯故事》(The Matisse Stories, 1993)、《夜鶯眼中的惡靈》(The Djinn in the Nightingale's Eye, 1994)、《元素:冰火同融》(Elementals: Stories of Fire and Ice, 1998)、等短篇小說集。

譯者簡介:

李康莉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英美文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州立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曾出版詩集《瑪格莉回憶錄》、《閱讀的力量》(合著),作品收錄於《作家的愛情》、「Net and Books」主題書系列等。現為社區大學講師。電子郵件信箱:[email protected]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