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貫嶺南─廣州三元宮志》是廣州三元宮、香港蓬瀛仙館與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合作的項目,由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編著,並得到廣州三元宮住持潘志賢道長與香港蓬瀛仙館理事長梁德華道長參與策劃。
進行《廣州三元宮志》的編撰與修訂,意義十分重大。廣州三元宮一直未曾撰修宮志,而本志亦是歷來廣東第一部道觀志。三元宮在廣東道觀發展史上有著自己的獨特性─秉承清代全真教龍門派的傳統,堅持為一座清淨修行的道觀。即使面對政治變遷中的諸多困境和波折,三元宮仍然得以保存,並發展成為現今廣州市最重要的宗教聖地之一。
本志共分為14 章,包括廣州歷史地理概況、歷史沿革、宮觀建築、神祇供奉、嗣法傳承、信道文士、科儀文獻、文物、藝文、碑刻、慈惠活動、三元宮與香港蓬瀛仙館、三元宮與港澳臺及海外的往來,及大事活動等,以全面整理和分析關於三元宮的記述,仔細爬梳三元宮從清初直到當代的發展歷程。
道教宮觀是道教信仰與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經常成為地方民眾的信仰中心。作為粵地省會的主山琳宮,三元宮是廣東最為重要的道教叢林宮觀之一;其歷史與文化是道教研究不能忽視的重要對象。作為第一部廣東道觀志,本書能讓讀者全面了解廣州三元宮的歷史文化乃至道教歷史的滄桑變遷。
作者簡介:
黎志添教授,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獲榮譽文學士及神道學學士,1989年負笈美國芝加哥大學神學院,攻讀道教研究及西方宗教學,獲1990年哲學碩士及1995年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署理所長、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主任、《道教研究學報》創刊主編及《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總主編。研究領域包括西方宗教學理論、六朝道教史、天師道經典、道教科儀歷史、清代《道藏輯要》、廣東地方道教史。專著有《宗教研究與詮釋學》(2003)、《廣東地方道教研究─道觀、道士及科儀》(2007)、《修心煉性──〈呂祖疏解無上玄功靈妙真經〉白話註譯》(2017)、《了解道教》(2017);合著有《廣州府道教廟宇碑刻集釋》兩冊(2014)、《香港道教:歷史源流及其現代轉型》(2010)、《香港道堂科儀歷史與傳承》(2007);編著有《道教圖像、考古與儀式:宋代道教的演變與特色》(2016)、《十九世紀以來中國地方道教的變遷》(2014)、《華人學術處境中的宗教研究─本土方法的探索》(2012)、《宗教的衝突與和平》(2007)、《香港及華南道教研究》(2005)、《道教研究與中國宗教文化》(2003)、《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論集》(199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