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代的中國現代派詩人 | 拾書所

三○年代的中國現代派詩人

$ 288 元 原價 320

在我心目中,二十世紀三○年代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為代表的「現代派」詩人群在中國現代詩歌史是具有相對成熟的詩藝追求的派別,成熟的原因之一體現在詩歌意象世界與作家心理內容的高度吻合,以及幻想性的藝術形式與渴望烏托邦樂園的普遍觀念之間的深切契合,最終生成為一些具有原型意味的藝術模式和藝術母題。

這也就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視角,可以通過藝術母題的方式考察一個派別或者群體的共同體特徵,考察他們之間具有共通性的藝術形態、文學思維乃至價值體系。

――吳曉東

作者簡介:

吳曉東
黑龍江省勃利縣人。1984年至1994年於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獲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1996年赴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擔任共同研究者,1999年至2000年赴韓國梨花女子大學講學,2003年至2005年赴日本神戶大學講學,2016年被聘為日本城西國際大學客座教授。
2001年入選北京新世紀社會科學「百人工程」,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6年任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著有:《陽光與苦難》、《象徵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記憶的神話》、《20世紀外國文學專題》、《鏡花水月的世界》、《從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紀的小說和小說家》、《文學的詩性之燈》、《二十世紀的詩心》、《文學性的命運》、《臨水的納蕤思――中國現代派詩歌的藝術母題》、《1930年代的滬上文學風景》、《夢中的彩筆》、《廢墟的憂傷》、《如此愉悅,如此憂傷》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