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卷上至下 茶錄 品茶要錄 | 拾書所

茶經卷上至下 茶錄 品茶要錄

$ 837 元 原價 900

茶經 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唐陸羽撰。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桑苧翁,復州竟陵人。上元初,隱於苕溪,徵拜太子文學,又徙太常寺太祝,竝不就職。貞元初卒。事蹟具《唐書‧隱逸傳》。稱羽嗜茶,著經三篇。《藝文志》載之小說家,作三卷,與今本同。陳師道《後山集》有〈茶經序〉曰:「陸羽《茶經》、《家書》一卷。」畢氏、王氏書三卷,張氏書四卷,內外書十有一卷,其文繁簡不同。王、畢氏書繁雜,意其舊本。張書簡明,與家書合,而多脫誤。家書近古,可考正。曰七之事以下,其文乃合三書以成之,錄爲二篇,藏於家。此本三卷,其王氏、畢氏之書歟?抑《後山集》傳寫多譌,誤三篇爲二篇也。其書分十類,曰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煑,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其曰具者,皆採製之用;其曰器者,皆煎飲之用。故二者異部。其曰圖者,乃謂統上九類,寫以絹素張之,非別有圖。其類十,其文實九也。言茶者莫精於羽,其文亦朴雅有古意。七之事所引多古書,如司馬相如凡將篇一條三十八字,爲他書所無。亦旁資考辨之一端矣。

茶錄 江蘇巡撫採進本
宋蔡襄撰。襄莆田人,仁宗賜字曰君謨(見集中〈謝禦筆賜字詩序〉)仕至端明殿學士,諡忠惠,事蹟具《宋史》本傳。是書乃其皇祐中爲右正言,修起居注時所進,前後皆有襄自序。前序稱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丁謂《茶圖》獨論採造之本,至於烹試曾未有聞,輒條數事,簡而易明。後序則治平元年勒石時作也。分上下二篇,上篇論茶,下篇論茶器,皆所謂烹試之法。《通考》載之作《試茶錄》。然考襄二序,俱自稱《茶錄》,石本亦作《茶錄》,則「試」字爲誤增,明矣。費袞《梁谿漫志》載有陳東此書跋曰:「余聞之先生長者,君謨初爲閩漕,出意造『密雲小團』爲貢物。富鄭公聞之,嘆曰:『此僕妾愛其主之事耳,不意君謨亦復爲此!』余時爲兒,聞此語亦知感慕。及見《茶錄》石本,惜諸謨不移此筆書〈旅獒〉一篇以進。」云云。案《北苑貢茶錄》稱太平興國中,特製龍鳳模造團茶,則團茶乃正供之土貢。《苕溪漁隱叢話》稱北苑官焙、漕司歲貢爲上。則造茶乃轉運使之職掌,襄特精其製,是亦修舉官政之一端。東所述富弼之言,未免操之已蹙。《羣芳譜》亦載是語,而以爲出自歐陽修。觀修所作《龍茶錄‧後序》,卽述襄造「小團茶」事,無一貶詞,知其語出於依託,安知富弼之言不出依託耶?此殆皆因蘇軾詩中有「前丁後蔡,致養口體」之語,而附會其說,非事實也。況造茶是慶曆中事,進《錄》是皇祐中事,襄本閩人,不過文人好事誇飾土產之結習,必欲加以深文,則錢惟演之貢姚黃花,亦爲軾詩所譏。歐陽修作《牡丹譜》,將併責以「惜不移此筆註《大學》、《中庸》乎。東所云云。所謂言之有故。執之成理。而實非通方之論者也。

品茶要錄 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黃儒撰。儒字道輔,陳振孫《書錄解題》作道父者,誤也。建安人。熙寧六年進士。此書不載於《宋史‧藝文志》,明新安程百二始刊行之。有蘇軾書後一篇,稱儒博學能文,不幸早亡,雲其文見閣本《東坡外集》。上元焦竑因錄附其後。然《東坡外集》實僞本(說詳集部本條下),則此文亦在疑信閒也。書中皆論建茶,分爲十篇,一採造過時,二白合盜葉,三入維,四蒸不熟,五過熟,六焦釜,七壓葉,八淸膏,九傷焙,十辯壑源沙溪。前後各爲總論一篇,大旨以茶之採製烹試,各有其法,低昂得失,所辨甚微。園民射利售欺,易以淆混,故特詳著其病以示人。與他家《茶錄》惟論地產品目及烹試器具者,用意稍別。惟東溪《試茶錄》內有茶病一條,所稱「鳥蔕白合蒸芽必熟」諸語,亦僅略陳端緒,不及此書之詳明。錄存其說,亦可以互資考證也。

本書特色
★《文淵閣四庫全書》是七部抄本中最完善的一部,也是世界上碩果僅存的三套四庫全書手抄本之一,目前典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 三百年來第一次仿故宮原版印製,值得珍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