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走路的速度:我的日常、創作與世界 | 拾書所

宛如走路的速度:我的日常、創作與世界

$ 277 元 原價 350

「如果我的電影作品是安靜沉澱於水底的東西,
那麼,這本散文集就是沉澱之前,緩緩漂浮於水中的泥沙之結合。」

擅長以樸實平淡的影像,敘說日常情感的是枝裕和,首次透過文字,深入而多樣地暢談對創作、對日常、對影像,甚至是對現代日本社會的敏銳觀察與批評。以宛如走路的速度,細膩呈現他深層的思索與追問,某個童年的氣味、某個平凡的場景,都是創作的哲思與靈感。

從拍攝紀錄片到執導劇情片,他對議題的關注思考,構成他說故事時的獨特視角。不管主題是震驚社會的事件,或是對親人的追憶,他都不追求滿溢的張力、戲劇化的衝突,而是從日常片段裡擷取細膩情感。他也不喜好英雄式的情節,而是希望捕捉這個有點髒汙的世界突然展現美麗的瞬間,讓觀眾帶著未完的故事離場,並展開對這個世界的探問。

是枝裕和總是以影像溫和地直視殘酷社會,用悠緩深遠的風格展示世間人情。閱讀他的創作隨筆,跟著他的步伐,成為理解他電影作品的線索,也會明白,這些都是他對生命的深刻關懷,同時也是對這個世界,極其銳利又溫柔的提醒。

▸談創作
──我想創作的,就是有效利用類似文章裡的留白,讓觀眾自己以想像力補足的電影。

▸談日常
──我冰品生命史上的最佳戀人,或許還是記憶中兒童時代那種味道和顏色都很廉價的水果冰棒。

▸談演員
──那時幾乎每天變更台詞,接過劇本的夏川結衣小姐緩慢轉身過來,帶著微笑及令人著迷的酒窩說:「下次再這樣就絕交囉。」

▸談媒體
──我認為,媒體都應該立志成為遊牧民族,當即任務則是從外部持續批判內部,讓定居民的社會更加成熟。我相信,那才是報導媒體該有的立場。

▸談311
──三月十一日前後,展現在我眼前──也包括過去──的世界的意義,便起了很大的轉變。對這種變化深感困惑,和以作品形式描述這種變化的躊躇,就好像投入水裡的石頭太大,波紋因而一時難以靜止的情況。

▸談核電
──水庫或道路的建設並不是為了改善該地區人們的生活,而是相信即使浪費龐大的預算,只要有建設就可以活絡經濟。核能發電也不例外,都是在同樣的信念下不斷複製那種價值觀而已。

▸談遺忘
──不記取教訓而急著忘記,就等於要人類變成動物,是政客及媒體所擁有的、最強大且最低級的暴力。

推薦人

陳明章/音樂人
韓良露/作家
戴立忍/導演
藍祖蔚/影評人
——聯合推薦(以姓氏筆劃為序)

陳明章:「他是一個堅持的導演,不論影像故事,以及對人和社會的關懷,常讓人感受震撼。一個讓我欣賞與敬佩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

作者簡介:

是枝裕和

電影導演,電視編導。1962年出生於東京,1987年從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文藝學科畢業後進入TVMAN UNION工作,主要負責紀實報導節目。

1995年首次執導電影《幻之光》即入圍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最後榮獲金奧薩拉獎最佳導演獎。
2004年《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入圍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並榮獲史上最年輕的最佳男主角獎(柳樂優彌)。
2008年發表反映自身經驗的《橫山家之味》,獲東京影展藍絲帶獎及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2009年以《空氣人形》於坎城影展獲得「一種注視」單元最佳影片。
2011年執導電影《奇蹟》,獲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3年推出《我的意外爸爸》,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2015年《海街日記》再度入圍坎城影展主競賽片,獲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導演等四項大獎。
2017年《第三次殺人》橫掃日本電影學院最佳影片獎、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導演、男女配角等多項大獎。
2018年以《小偷家族》獲得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是繼黑澤明、今村昌平後,第三位獲此殊榮的日本導演。
2019年最新作品《真實》,由凱薩琳.丹妮芙與茱麗葉.畢諾許主演。

著有電影原著小說《下一站,天國!》、《花之武者》、《橫山家之味》等,本書為是枝裕和的第一本散文隨筆。

譯者簡介:

李文祺

澎湖人,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國立廣島大學總合科學部日本研究科國際關係碩士。出國前任職日商馬淵馬達(MABUCHI MOTOR),編輯並翻譯中文版小學生雜誌《學園》。1984年返國後進入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服公職,2010年提前退休,退休前十數年主要辦理對日本經貿業務。

返國初期仍兼翻譯工作,譯有《松下幸之助全集》(日本PHP研究所,名人出版社),《城市獵人》(時報文化出版),《台灣農民的生活節俗》(臺原出版社),《企劃高手》《新日本人》(遠流出版),《發揮堅強的自我》(洪健全教育文化)等,並定期為汽車、健康及科技武器雜誌翻譯不下百萬字。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