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讓孩子的人生走上歧途,
阿德勒給了答案。
什麼是自卑?自卑的來源是什麼?
你的童年是什麼樣的?有沒有陰影?
你受人歡迎嗎?如果被討厭了是什麼原因造成?
選擇職業讓你困擾嗎?什麼是你真正的興趣所在?
怎樣更好地融入社會與人群?
愛情與婚姻是一場「交易」還是「合作」?
人類的行為皆出自於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了解自身潛在陰影與缺陷,打破自卑的枷鎖,才能正確對待人生並超越自我。
阿德勒在書中一開始便點出每個人打從出生就必須面對的人生三大聯繫:
一、 我們無法離開地球而生存
二、個人並不是唯一的人類
三、人有男女兩種性別
這三種聯繫帶來了三個問題:
一、在地球的有限資源限制下,為了生存,我們應該如何工作?
二、 如何在我們的人類物種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我們能互助合作並分享合作的利益?
三、 面對「人有男女」和「人類的延續依賴愛情與婚姻」這一事實,我們應該如何調整自我?
所有人類的問題最終都歸納到職業、社交和兩性。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的傳世之作,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通過大量實例,從教育、家庭、社交、倫理、婚姻等多個領域闡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義的真諦,幫助人們正確面對自卑感和缺陷,成功追求職業生涯、融入社會、理解生活。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佛洛伊德正統精神分析的心理學理論體系,使生物學走向的本我心理學轉向社會文化走向的自我心理學。不同於佛洛伊德忽視了有關人生意義的問題和未來的理想對人生的作用,阿德勒卻以這些問題做為其理論的核心。
個體心理學的重要觀點――
追求優越:追求優越既是人們行為的根本動力,與自卑感密切聯繫,是對自卑感的補償。
自卑與補償:人在嬰幼兒時期,生理、心理和社會三方面都處於劣勢,需要依賴成年人才能生存,由此產生自卑和補償。
生命風格:個體存在的獨特方式,是統一的自我在社會生活中尋求表現的獨特方式。
社群情懷:個體對所有社會成員的一種情感,是個體為了社會進步而不是個人利益,而願意與他人進行合作。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奥地利的精神病學家,維也納醫學博士,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之一,同時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曾追隨佛洛依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佛洛依德心理學體系的人。阿德勒一生主張「心理學要為生活和生命服務」,對後續的西方心理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著有:《精神官能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心理補償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認識人性》、《自卑與超越》、《精神官能症問題》。
。
譯者簡介:
曹晚紅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全額資助,以訪問學者身分赴德國美因茨大學進修。曾任職多家報刊編輯、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