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班頓詩(不敢說是首次)鄭重於中文世界曝光,讓我們終於有幸窺見馬來民間詩歌之形式與精神。
──收錄由學者、作家張錦忠精選三十七首馬來班頓,含愛情、學習、古老智慧等多方面向。
──繪圖版的馬來班頓詩:由詩人、藝術家馬尼尼為轉譯為三十七幅單色刻版插畫, 視覺風格強烈, 搭配民間詩歌更顯風情。
──班頓詩、馬來班頓、馬來民間詩歌的第一塊敲門磚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調查與研究)補助獎項
──馬、中雙語對照
──專文手把手導讀
──大開本海報書
馬、英關鍵字:Pantun, Malay pantuns, folk poetry, Pantun Melayu
──不光是詩的翻譯,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翻譯
本書含三十七首馬來班頓詩、圖,也詳文介紹馬來班頓的藝術(班頓是什麽?班頓基本形式之外的變化、班頓的書寫主題、班頓押韻的變化、連環班頓等)借此洞見馬來鄉野奇幻、馬來民族性,並當時的馬來文化範圍擴及今泰國、印尼、新加坡,可視為南島諸國之幻影、遐想。本書作為中文界窺視異文化的鏡子,也期盼為多元文化土壤注入小小種子。
書名「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鐡爛」取自最後一首詩「以前是刀子,現在是廢鐡」。原文的「刀子」用字是「巴冷刀」,此字為「parang」音譯,見此音譯相當傳神又有國際化的氣勢,故用之。下半句原文只用了「鐡」,「廢鐡」是我為了配「刀子」加上去的;「廢鐡爛」則是為了配「巴冷刀」三個字;不用「爛廢鐡」而用「廢鐡爛」,是把上句的「刀」也變為形容字,對應「爛」放句尾強化,另把「爛」字放句尾,有種台語感。
作者簡介:
策劃、翻譯、製圖:馬尼尼為
「我難以想像可以有這樣的機會「研究」民間題材,特別是我離開故鄉二十年,回今再回溯馬來文化是百感交加;又看來是和鄉土密切結合的題目,其中對我幫忙最大的卻是網購自英國的書籍。我一邊以一種由書本置入的記憶來填補對故土的認識,一邊填入我目前在台灣生活吸收到的養份,詮釋出這些作品。」
馬來西亞第三代華人。高中畢業後赴台。三十歲後開始創作。反感美術系。
有幸養貓、有幸重拾創作。詩、繪本、散文醜作若干。
此生宏願為每人走進動物收容所一回。領回一個生命一回。加入有幸養貓/狗一回。
Fb/ ig/website : maniniwei
選詩、審訂、朗讀:張錦忠
「小學馬來文仄姑教我用馬來文認識鳥獸草木之名,彷彿在教我如何命名那個努山達拉世界的博物,阿宴、衣蝶、冷布、衣乾、安靜、古衿、布龍之餘,也教我班頓,我背了「帶著香蕉去旅行」那首,一輩子忘不了。」
祖籍廣東潮安,生於馬來半島彭亨州。現定居台灣。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文學博士,現為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著有短篇集《白鳥之幻》、《壁虎》、詩抄 《眼前的詩》、《像河那樣他是自己的靜默》、雜文集 《時光如此遙遠:隨筆馬華文學》及 《南洋論述: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等論述集,編有馬華文學選集與論文集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