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與菩薩道(精裝):聖解脫軍《現觀莊嚴論釋 • 第一現觀》 | 拾書所

空性與菩薩道(精裝):聖解脫軍《現觀莊嚴論釋 • 第一現觀》

$ 704 元 原價 800

聖解脫軍(Ārya-Vimuktiṣeṇa,五、六世紀)的《現觀莊嚴論釋》是現存《現觀莊嚴論》注釋書中最早的一部論書,然而這部注釋書在西藏似乎不太受到重視。相反地,師子賢(Haribhadra,八世紀)的注釋書則特別受到愛戴,可能因為師子賢是寂護(Śāntarakṣita,725-788 CE)――西藏有名的論師――的弟子。因此,從古至今,對於聖解脫軍的生平以及思想記載的並不多。本書即是以梵語《現觀莊嚴論釋・第一現觀》進行譯注,並以此為基礎,探討聖解脫軍對菩薩道的建構及他對大乘空性的看法。菩薩道和大乘空性這兩者在《現觀莊嚴論釋・第一現觀》中是不能分開的思想主軸。

《現觀莊嚴論》的偈頌大體上可說是《兩萬五千頌般若波羅蜜經》重點的濃縮,並模擬說一切有部的聲聞修行道來建構菩薩道,然後將這些要點組成菩薩的修行道次地。聖解脫軍在這部釋論中引經據典,酌古斟今地解釋菩薩道的架構與經文空性內容的關係。他根據中觀派的立場,並在各種聲聞阿毗達摩以及大乘經典的基礎上,以般若空性為觀修內容,呈現與聲聞道非常不一樣的菩薩道特點。

除此之外,本書提供《現觀莊嚴論釋》完整第一現觀之梵語寫本校勘、藏譯以及筆者中譯的三種文本對照,方便讀者比對與閱讀。

作者簡介:

宗玉媺

馬來西亞人,1989年來台就讀中華佛學研究所,1994年赴德國漢堡大學專攻印度與西藏佛教。2000年獲得印度學研究所碩士學位,2006年獲博士學位(PhD)。畢業後,一直在台灣從事教學和研究,主要教授課程為印度佛教及佛教經典語言,尤其是梵語。曾在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兼課,擔任圓光佛學研究所專任研究人員。2009年起在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專任。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