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符 | 拾書所

畫符

$ 246 元 原價 280

★ 本書榮獲國藝會創作補助,是一部以「文字」、「書寫」勾勒創作者的成長歷程的作品。

楊富閔、楊婕、陳柏言 青春力挺

文字於他儼然正是肉身之借喻,然而肉身卻又難以抵擋時間的消弭,因此涉及「消失」此一主題的意外層出不窮:無論是沒有歸還的日記簿、史前遺骸一般的手機簡訊、意外墜落鐵軌的氣球符徵、看不見的雨絲、能將名字拭去的特製藥水。這些緊扣消失的事件,往往伴隨大量關於燒疼痛傷的記述。所以是在這個理路,我們才能見到李秉樞以「畫符」為全書定調的特殊用意,他對符咒的思考其實與他的寫作章法與身體認知,牢牢綁在一起。——楊富閔

所有成長痛,都被收捲到個人自身的「物體系」,構成《畫符》以字為軸所開展之「內痛論」最迷人,也最艱難之處。——楊婕

他閱讀前人手稿,體察那些「書寫與重寫」,湮遠的意志與記憶;他亦是拾荒者,反覆「描摹,銘刻,賦形,造影」……記憶不可拾,拾的只能是字。「字」是人存在的跡證,也因此,字必然與失落和死亡緊緊相依,互成辯證。
——陳柏言

李秉樞成長於臺南將軍區的漚汪,自幼在古厝、宮廟旁玩耍,他對「文字」的想像,起始於「畫符」。從小學習書法,鑽研符籙,摹擬字形與筆跡,畫下無數道符。開篇〈破體字〉寫道:「人生識字憂患始」,點破全書關於「文字」的命題,進而梳理成長的記憶,並描寫自身如何認識文學、歷史,乃至於世界。
字是人存在的痕跡。作者由鄉村移居城市進入學術殿堂,〈書痕〉藉由知識分子憂鬱的文學史,探問書本(或書寫)是危險事物嗎?〈神在〉中的祖父曾是宋江陣成員,作者摹想在廟埕中表演的阿公而演練起降魔武術,卻驅不散死神陰影,最終熱愛讀書寫字的祖父病後失語,散佚成支離破碎的〈卮言〉。
一封信,一對賀聯,一首籤詩,一頁日記,一篇祭文……由「字」延伸出長大、遊戲、知識、家鄉、親師、信仰、時間、醫病、死亡等主題。李秉樞寫童年友伴關係中的孤獨與惆悵,面對故鄉與親人凋零的虧欠,是銘記鄉土物事隨著歲月斑駁的哀歌,也是悼亡傷逝、撫慰人心的安魂曲。行文優美節制,既古典又新潮。

作者簡介:

李秉樞
一九九三年生,臺南將軍人。臺大中文系、臺大臺文所碩士班畢業,現就讀臺大臺文所博士班。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大文學獎、紅樓現代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臺南文學獎、國藝會創作補助等。想要一直讀書寫字。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