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曾經受了傷,卻沒有復原的你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心理類長銷經典,讀者五星好評推薦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明明精疲力盡,卻在面對他人時,總是一副「我沒事」、「我可以」的樣子?
●工作壓力大,容易陷入不安、低落的情緒,總安慰自己睡一覺就沒事了?
●明明在外是個好好先生,卻在回家後常被小事激怒,莫名就對家人大發雷霆?
●日常累積的煩躁,常靠著打電動、追劇、大吃大喝來轉移注意力,卻好像還是悶悶的?
我們習慣不自覺的壓抑感受、消滅情緒,明明避免了衝突,
為什麼到頭來還是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內傷?
──那是因為,這些表現出來的情緒,
其實根本不是你真正的情緒需求,而是「假情緒」!
◎什麼是「假情緒」?
情緒是種神奇奧妙的東西,有時人們會下意識的偽裝自己的情緒:
看來獨立自主的人也許是為了隱藏自己的孤單,
作風強勢的人可能是為了掩蓋內心的自卑與不安。
簡單的說,當我們感受到不舒服的情緒時,
比起直接表達出來,我們更常用迴避、無視、壓抑等方式,
來假裝自己沒有那些情緒。
當我們無法調適情緒,又想要勉強壓抑下來,
這時就會產生「假情緒」(表面情緒)。
#案例:獨立卻陷入低潮的人妻
貞瑩一直以來都很獨立自主,因此老公總是放心把家交給她,埋首工作。但對於總是在加班的老公,漸漸的,貞瑩越看他越不順眼,明明只是小事,最後卻總是變成激烈爭執,陷入了一吵架就冷戰的迴圈。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貞瑩表面上的情緒是「憤怒」,內在情緒是她「感到孤單」,而她的真正需求是「想要丈夫的陪伴」。因為不願承認自己的孤單,認為孤單的人很丟臉,因此出現了假情緒。
【流程】
我好委屈(是別人害我產生負面情緒的)
↑
憤怒(假情緒)
↑
害怕孤單(內在情緒)
↑
認為孤單的人一無是處(深層情緒)
◎唯有「內在需要」被照顧了,負面情緒才會完全退場
我們習慣的情緒紓解,經常做錯重點。以為去看場電影「舒壓」就好,或者找人訴訴苦,「氣消了」就沒事──但這些都只是處理「假情緒」。
對孩子晚歸又不報備的憤怒,傳遞的是「對孩子的深切擔心」;
對朋友越來越難約的寂寞感,傳遞的是「對人際關係的看重」;
對日常忙碌生活的焦慮感,傳遞的是「想追求更好的未來」。
「內在情緒與需要」若沒有被理解並滿足,日後相似的狀況仍會一再發生。
#七個步驟,深層覺察&自我修復
憤怒、焦慮、孤單、自卑,若能將這些負面情緒當成認識自我的契機,就不容易被情緒綁架。
作者在書中提供「調適情緒的七堂課」,從觀察、表達、探索、認知、接受、成長到重生,帶你練習如何不逃避負面情緒,正視內心感受,更列出10個情緒減壓的提案,從自我對話開始,讀懂情緒的訊息,就能活得更輕鬆自在,與人關係也會更加成熟,並且迎來更好的自己!
◎本書特色:
●當負面情緒來襲,本書教你如何辨識真假情緒,把「假情緒」揪出來,辨識藏在底下的真實情緒,是調適情緒的第一步。
●作者是韓國家庭諮詢領域的權威,行文既具專業知識,文字又平實流暢,並透過諮詢案例分享,層層遞進剖析「假情緒」的成因,帶領讀者進入梳理情緒的過程,進而自我療癒。
●書末提供調適情緒的方法及情緒減壓的練習,給總是硬撐的你,一本拆解情緒未爆彈的修復之書
作者簡介:
金容太(김용태)
哲學博士,現為「超越心理諮商所」所長。韓國心理治療諮商學會現任會長、韓國諮商學會暨諮商心理學會監察委員、韓國家族諮商協會歷任會長,曾任韓國火炬三一神學院大學教授。
他原本就讀首爾大學數學教育系,幾經思考後毅然決定轉換跑道,改念心理諮商研究所。畢業後赴美留學,在福樂神學院主修婚姻與家族治療諮商系,進而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在韓國青少年諮商中心擔任諮商師,同時也在火炬三一神學院傳授基督教心理諮商學。
在課堂上,他是以系統化的教學方式闡述諮商理論的嚴謹教授;在諮商室時,他是陪伴心靈受創的個案走出傷痛的溫柔諮商師,也是韓國首屈一指的家庭諮商權威專家。他希望能夠陪伴更多內心受傷的人,療癒他們內心的傷口。
他於2014年出版本書,提醒人們正視表達和感受情緒需求,多年來已成為長銷經典。另著有《同住奇蹟》、《中年男人的危機》。
譯者簡介:
鄭筱穎
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畢業。是兩個小孩的母親,也是熱愛書籍的譯者。喜歡用文字說故事,渴望分享更多溫暖的作品,並在每個人心中種下美好的種子。譯有《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被欺負時,可以打回去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