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思與辨,我們得以深入思忖事奉經驗,反省自己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地方,思考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作者結合專家理論與真實經歷,鼓勵我們重構過去,想像未來,理解現在,以神學與靈性方法、理論範式、流行文化、圖象、音樂和大自然等,為事工進行個人或群體的反思。
本書提供生活化的練習與實用點子,引導我們成為活用反思的事奉者,探索幫助自己和事奉對象反思與覲見上帝的不同方法,能夠以基督教精神處事,讓事工變得更加整全。
作者簡介:
莎莉‧拿殊(Sally Nash)
米德蘭茲青少年事工中心(Midlands Centre for Youth Ministry)的董事。該中心由諾丁漢聖約翰神學院(St John's, Nottingham)和基督青少年團(Youth for Christ)合作營運。她在基督青少年團參與培訓與支援青年工作者的工作逾二十五年。著作包括A Theology for Urban Youth Work及Sustaining Your Spirituality(中文暫譯:《城市青少年工作的神學》及《靈命永續》)。
拿殊牧師夫婦於1986年結婚,自此並肩工作與事奉,更一同與祖‧翩樂(Jo Pimlott)合作撰寫Skills for Collaborative Minishy (中文暫譯:《協作事工技巧》)。縱使二人在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指標(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上南轅北轍(分別是ESFP與INTJ),他們的共同反思時光總是豐盛又具挑戰性。
保羅‧拿殊(Paul Nash)
伯明翰兒童醫院的高級院牧,亦是米德蘭茲青少年事工中心的導師。他的事奉生涯由基督青少年團開始,受按立前已是領導團隊的一員。在牧職以外,他也參與各種社區及教會項目,更發起出版樹叢青少年系列(Grove Youth Series),系列著作包括What Theology for Youth Work?(中文暫譯:《青少年工作的神學觀》)。
拿殊牧師夫婦於1986年結婚,自此並肩工作與事奉,更一同與祖‧翩樂(Jo Pimlott)合作撰寫Skills for Collaborative Minishy (中文暫譯:《協作事工技巧》)。縱使二人在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指標(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上南轅北轍(分別是ESFP與INTJ),他們的共同反思時光總是豐盛又具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