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社會,學(下):行動作為倫理 | 拾書所

南方的社會,學(下):行動作為倫理

$ 352 元 原價 400

南方是什麼?
南方,是帶有倫理判斷的抵抗!
「南方」的興起,源自國家現代化理論幻滅,走向「全球化」資本流動與商品流通。尤其冷戰後,國際間不再只以政治系統(第一、第二、第三世界)或貧窮程度(已開發、開發中)來分類國家,而是更強調「全球南方」等後進者共通的發展困境。透過「全球南方」的論述,世界再次打造出一個虛幻的美麗願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單一、「進步」的線性史觀。
但,誰說,所有社會都會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誰說,經濟發展是評判生活的唯一價值?
《南方的社會,學》反對一個虛假的南方,並進一步闡釋——「南方」不是一種地理方位,不是一種開發程度,而是一種擁抱內外異己的概念。《南方的社會,學》以更多元的方式來反對經濟至上的觀點,也更堅持去體悟多重交織下的,南方之中的南方。
人們不只因社會脈絡與歷史情境而改變行動,事實上,人們會因為寄望一個值得等待的未來,而下定決心,採取行動。「行動作為倫理」的呼求不以歐美為進步中心,而是積極追求與差異同在,肯認來自南方基層社會抗爭者的日常實踐及串連行動的重要性。我們將從台灣擴延到馬來亞、中緬泰邊境、印度、越南、南美洲,乃至全球;思考南方文學作為一種抵抗,思考跨境經濟亦是倫理的抉擇,並重新認識到,只有橫跨異己之間的社會信任,才使得任何高空的意識型態或美好理想的築實,成為可能。
從社會學、人類學、文化研究,到人口學、文學評論與法律,12篇文章、13位南方學者,這是一本為99%人民寫的,社會學讀本。

作者簡介:

主編
趙恩潔,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作者群(依文章出現順序)
王梅香,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
熊婷惠,淡江大學英文系
張雯勤,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潘美玲,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蔡宏政,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吳品賢,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
Paul Jobin彭保羅,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殷志偉,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萬毓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陳舜伶,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楊靜利,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邱花妹,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