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考古學論文集(二版) | 拾書所

李濟考古學論文集(二版)

$ 4,400 元 原價 5,000

李濟:「若把中國歷史當成全人類歷史的一部分處理,就是垃圾堆裡也可以找出寶貴的史料出來----由一堆枯骨、一片破陶、一塊木炭到最完整的鐘鼎彝器,由最落後的區域的陋俗到最崇高社會的禮節,由窮鄉僻壤鄉人的土語到最時髦社會的演說詞----這些都成了史學家的原始資料。」
對日抗戰期間,面對內心的多次掙扎,李濟與中研院史語所考古團隊仍堅守崗位,在安陽殷墟進行多次發掘,收集大量考古資料,為研究商代歷史提供重要證據,終於打破疑古派的假說,使得殷商文化由傳說變為信史,更標誌著中國上古史正式進入科學考古的時期。
本書收錄李濟關於安陽殷墟的多篇論文,可以窺見在克難環境下中國第一代考古學者所做出的研究,也是研究殷商時代極為重要的參考資料。
李濟堅持以第一手的材料作為立論依據,並主張考古遺物的分類應根據可定量的有形物品為基礎。他從文化人類學的觀點詮釋考古資料,以全部人類文化史為背景思考中國考古學的研究問題,考古學家張光直曾說:「就中國考古學而言,我們仍活在李濟的時代。」

作者簡介:

李濟(1896-1979)
原名順井,字受之,改字濟之,湖北省鐘祥縣人。於清華學堂畢業後留美,1923年取得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學位,為第一位取得相關學位的華人。曾任教於南開大學、清華大學,1928年進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最著名的工作為主持「河南安陽殷墟」的考古挖掘工作。1949年後遷居台灣,創設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並任該系系主任,1955接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
畢生發表考古學相關專書、著作、發掘報告約150種,同時培育了大量的考古學、歷史學的人才,對考古學的理論及方法、中國上古史研究都有卓著的貢獻,被尊稱為「中國考古學之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