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健康遊樂園:邊玩邊學,從小培養健康力 | 拾書所

人體健康遊樂園:邊玩邊學,從小培養健康力

$ 396 元 原價 450

從小養成健康觀念,從認識人體開始
★金鼎獎作家X金鼎獎圖書插畫家,專為孩子設計的健康知識書★
結合遊戲、實作、人體健康知識的趣味閱讀體驗
人體八大系統、二十五個重要功能完全揭露
★特別收錄:人體免疫力─面對超級大病毐

【透過遊戲與實作 模擬、體驗人體25個功能運作】
25個趣味手作與遊戲,利用居家用品或是身體各部位的小遊戲與實驗,以觀察、了解人體不同部位運作原理。
⭐︎利用線軸製作人體脊柱模型,了解脊椎骨、椎間盤、脊椎神經的運作關係。
⭐︎利用厚紙板與橡皮筋,就能製作手臂模型,觀察肌肉如何運動。
⭐︎利用果凍粉與小番茄,就能製作細胞模型,模擬細胞膜、細胞質與細胞核。

【透過問題的探索 理解人體的設計發現生命的奧祕】
25個科學知識筆記,以深入淺出方式,介紹人體各部位的運作,包括大腦、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運動與平衡、感官世界等。
⭐︎為什麼我們需要呼吸?
原來人體內是由無數細胞分工合作以維持身體運作,
而細胞工作時,需要消耗大量氧氣!
⭐︎人為什麼會站立呢?
我們全身一共有兩百零六塊骨頭,這些骨頭構成骨架,
如果沒有這些堅硬的骨架,我們看起來就會軟綿綿的。
⭐︎為什麼我們可以發出聲音呢?
當我們吸入空氣時,聲帶和附近的肌肉群打開,形成一個通道,
讓空氣進入;呼出空氣時,通道變窄,只容許少量的空氣通過,
空氣在經過時產生的振動,就發出聲音了。

【透過生活應用 分享25個人體保健方法】
⭐︎睡得飽 長高又變壯─我們晚上睡覺時,身體會分泌「生長激素」,可長出新的細胞,幫助發育。
⭐︎運動讓你更聰明─運動時,大腦忙著收集外界的資訊,還要加強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
⭐︎痛覺是不可缺的感覺─可以幫助我們離開危險的環境,有時也是器官或內臟發出警告、求救的訊號呵!

【從小培養健康觀念 提升健康素養】
根據國健署2020年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臺灣7到15歲的學童,每四個就有一個體重過重,每一千個就有兩個有糖尿病,還有5萬多名患有氣喘,7千多名有心臟病等。面對各種兒童健康問題,與其師長耳提面命,不如提早培養孩子保健意識,愛護身體健康,也能收預防之功效。


推薦人
【超前部署推薦】
邢小萍(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林奏延(前長庚兒童醫院院長、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
劉宗瑀(小劉醫師,外科醫師)
(依姓名筆畫順序)

本書特色
痛覺消失對身體好不好?眼睛有看不見的盲點嗎?
咳嗽該怎麼咳才有效?心臟到底在忙什麼?
超乎想像的問題,簡單實用的保健方法,
透過遊戲實作與生活應用,輕鬆體驗學習的樂趣

作者簡介:

【作者】陳盈盈
中國醫藥大學醫管所碩士,曾任職醫學中心、衛生署、中央健保局、癌症希望協會。文筆流暢親切,解說科普知識深入淺出,長期為《中學生報》、《國語日報》科學專欄撰稿,與長庚醫院醫師羅友倫合著《揭開睡眠的真相》,獲2012年金鼎獎科學類圖書獎、2011年衛福部健康好書推介。

【繪者】黃美玉
筆觸細膩,想像力豐富,插畫散見於報紙、圖書,如《超級城市選拔賽》(獲2015年金鼎獎、2014年好書大家讀年度少兒讀物獎)、《與神相會》、《阿源醫生說故事》(獲2009年金鼎獎入圍、2008年好書大家讀年度少兒讀物獎)等。

【審訂】羅友倫
長庚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呼吸道疾病科主任,長庚醫學院副教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