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 | 拾書所

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

$ 282 元 原價 320

'〈誕生在新時代巨網中〉

所以,我與臺灣的媒體時代,同時誕生。
臺灣第一家電視公司,比我早三天,風光無限地設立了。

所以,我與臺灣的證券金融時代,同時誕生。
臺灣證券交易所,在我出生前八個月,正式開業了。

所以,我與世界的衛星傳播時代,同時誕生。
世界第一顆通訊衛星電星一號,在我出生前三個月,進入軌道。

所以,我與一則史詩級的美麗神話,同時誕生。
瑪麗.蓮夢露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為甘迺迪總統高唱生日快樂。
在我出生前五個月。

在我出生前,許多新鮮的與美麗的,都已經發生了。
這些過去時間的紋理,將世界織成一幅巨網,
我能在這個網中,有一個生命的安居所,
就是最美麗的一件事。

─楊翠


█關於年記系列

由報時光與尖端出版聯合企畫,
每個年份挑選30組具有時代感以及代表性的老照片,
邀請當年出生的作者撰文而成的攝影文集,
並收錄具有代表性的老報廣告以及新生事物,
讓那些令人留戀令人懷念的美好時光,
躍然紙上。


█設計概念與裝禎

每一張老照片歷經了數十年時間,能再次展現實屬不易。
這些照片或許是底片翻攝或相紙掃描,
帶有略為泛黃的色彩、斑點或刮痕等歲月痕跡,
卻都真實地記錄了當下那一刻的時空。

以大面積留白並搭配簡潔的設計感,
力求完整展現每張照片的狀態。
內頁採用韓國進口厚磅美術紙,
印刷後每張內頁皆以水光加工保護紙張與畫面。

內書封以厚灰紙版帶出濃厚的復古感,
書衣的設計,圖騰從日常中取材,
並以雙色的撞色視覺感
展現時間與空間各自獨立又互相融合的概念。


█內文摘錄

每個孩子都提著燈籠,大多是紙燈籠,風一吹就幽影幢幢。
我的燈籠比較特別,是阿公砍下一段七賢竹製成的,不怕風吹。
-
期待,總要付出一點代價。
-
騎機車奔馳,橫掃街景,喜悅足以銘刻一甲子。
車頭擋泥板有些斑駁,但飛躍起來,仍然有如奔龍。
-
美麗,是不可抵擋的誘惑,變成美麗,是無法壓制的慾望。
然而,什麼是美麗,卻是一個難解的謎題。
-
也許,這只是一個夢景,在記憶中,
殘留一些陽光的熱度,和母親乳香的溫甜。
-
這幅夜景,從華麗燈廊的縫隙中露出一小片天空,濃墨深沉,
如黑洞一般,放送著比燦亮燈火更搶人眼睛的黝暗。
-
必須要有一盒豪華顏料,才能描繪我的瑰麗夢景。


█這一年有什麼誕生了?

※楊翠。

※臺灣電視公司正式開播。

※瑞秋.卡森發表《寂靜的春天》,環保運動的開始。

※美國首次載人宇宙飛航,太空人為約翰˙格倫。

※首屆國語片金馬獎。


█年記系列作品

★年記1960:時光的線條/歐銀釧
★年記1961:誰在路上走著/王淑芬
★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楊翠
★年記1963:或許,不只三十個短篇/陳輝龍
★年記1964:隨人解讀/馮翊綱
★年記1965:捕魚和寫詩之間/李進文
★年記1966:交換日常/嚴忠政
★年記1967:時空咖啡廳/張萬康
★年記1968:走慢的時光/顏艾琳
★年記1969:流動的夢境/郝譽翔
★年記1970:原來是今日/李鼎
★年記1971:風靡宇宙的復刻版/洪凌
★年記1972:記憶裡的前塵/張哲生
★年記1973:與童年重逢之地/徐國能
★年記1974:飄浮的時光/凌性傑
★年記1975:與這個世界/李長青

作者簡介:

楊翠
臺中人,母鄉大肚山紅土坡。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含臺灣文學、臺灣婦女史、原住民文學與文化,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
是人格分裂的五年級生,不斷擺蕩在兩極之間的天秤座,紫微命盤中的陰陽背反,光暗同源。總是游移於兩端,在隨興流浪與安居母鄉之間,交替兩張生命地圖。
最大的願望,是去不知名的異地,一個人坐火車,漫無目的旅行。然而,比起旅行或流浪,更想找一塊安居地,自由自在,安頓身心。
對於這個冷暖人間,也總是交雜著兩種心情。經常想要轉身離去,告別一切,以孤獨餵養自己;卻又在每個當下,更深、更用力地走進這個世界。

作品
《最初的晚霞》,五千年出版社
《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壓不扁的玫瑰:一個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公共冊所
《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蔚藍文化出版社
《少數說話:臺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重視域》,玉山社
《臺中文學史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與廖振富合著)

攝影者簡介
報時光
翻閱老報,就像領到穿越時代的入場券,濃縮了時間,我們得到更寬廣的視野,它亦是舊時代的臉書,也見證了美好時代文創產業的好實力。報時光,為您剪輯老報精粹。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