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存在心理學之父」羅洛.梅,結合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個案、當代文化現象、人類共同宿命等題材,勾畫一幅立足於真實人性的藍圖。
.深刻思考自由與命運之間交錯依存關係的總結之作:自由是我們與自身命運的關聯方式,命運之所以饒富深意,只因為我們擁有自由。
.探究內在的人格自由,讓人意識身為人類獨一無二的特質。
重返生命搏鬥喧聲的競技場
羅洛.梅(Rollo May)是二十世紀西方精神醫學界極富盛名的存在主義心理分析大師,被稱為「美國存在心理學之父」。他身為心理治療家,卻出入於哲學、文學、古典研究、以及神學方面的思潮與經典,從中擷取直透人性的洞見和治療心靈的智慧。
他從接受存在主義之後,就將自由存在的個體,作為致力達到的理想人格。他認為健康的個體既能表現自由,亦能勇敢面對自身的命運,本書即是他深刻思考自由與命運之間交錯依存關係的總結之作。
在本書中,他一方面爬梳「行動(存在)的自由」與「生命(本質)的自由」兩種自由的表現形式,後者是人面對命運時在內心所產生的深刻思考,這種內在的人格自由,即是作者所稱政治自由的基礎。另一方面,他認為命運最終的歸宿既是無可避免的死亡,但在此限度內,我們卻能做出自由選擇,迎接命運的挑戰。因此,要獲得人生中的喜悅與成就感,即必須勇於承接拋射於世的自由與命運之磨難。
作者簡介:
羅洛.梅 Rollo May
美國存在心理學家,1909年生。曾赴希臘三年,任大學英文教席,並隨阿德勒短期研習。返美後,入聯合神學院,與存在主義神學家田立克(Paul Tillich)以師友相交,深受其思想啟迪。
梅耽讀存在主義宗教思想家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之著作。入懷特學院(White Institute)攻讀精神分析,遇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與佛洛姆(Erich Fromm)等人,最後於1949年獲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首位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畢生致力於將存在心理學引入美國,1994年病逝於加州。
重要著作包括:《焦慮的意義》(The Meaning of Anxiety)、《愛與意志》(Love and Will)、《創造的勇氣》(The Courage to Create)、《權力與無知》(Power and Innocence)、《自由與命運》(Freedom and Destiny)、《哭喊神話》(The Cry for Myth)等。
譯者簡介:
龔卓軍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教於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及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所長,現為該所博士班專任副教授。著有《文化的總譜與變奏》,譯有《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拉岡》、《空間詩學》,另合譯有《夢的智慧》、《傅科考》、《自由與命運:羅洛.梅經典》。
石世明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校區臨床心理學碩士。目前擔任臨床心理師。著有《伴你最後一程—臨終關懷的愛與慈悲》,譯作包括《病床邊的溫柔》、《禪修的療愈力量》,並合譯有《自由與命運:羅洛.梅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