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6到18世紀的文人社集為題,
跨越中國、日本、越南,
從比較的角度
為東亞的結社文化提供嶄新的視野。
文人社集向來是引人注意而且令人著迷的主題,而過去二、三十年,文史領域得益於大量叢書及文獻的刊印出版,有了長足的進展,也讓社集這個主題得到被重新審視的可能。
《結社的藝術》這本論文集是團隊合作的成果,以歷史學與文學的取徑為主,並及於醫學與書畫鑑賞,以此探討不同人群結社的藝術。各篇作者傾向把社集放在整個時代的大脈絡下,從政治、家族、地域性、城市生活、文化轉型與身分階層等面相切入,讓社集這個看似熟悉而傳統的題目,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論點。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張藝曦
臺灣臺中人,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明清思想史、地方史與家族史。代表作有《社群、家族與王學的鄉里實踐》(2006)、〈明中晚期古本《大學》與《傳習錄》的流傳及影響〉(2006)、《孤寂的山城:悠悠百年金瓜石》(2007)、〈飛昇出世的期待:明中晚期士人與龍沙讖〉(2012)、〈明代陽明畫像的流傳及其作用——兼及清代的發展〉(2016)等。
作者簡介
王鴻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許齊雄╱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何淑宜╱臺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張侃╱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
商海鋒╱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黃聖修╱廣州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特聘研究員
張藝曦╱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王昌偉╱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教授
田世民╱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
馮超╱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副教授
楊正顯╱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
馮玉榮╱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陳時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朱冶╱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研究所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