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義原來是忍術和茶道的始祖、神農竟然變成兩神及溫泉之神、關帝化身為佛教護法及海上保護者、鍾道則成了武士的時尚指標……
一眾「漢神」離鄉別井、遠渡東洋,祂們如何接受日本文化的洗禮?又怎樣改變當地文藝和民俗面貌?
渡海而來的中國神靈,在日本披上神道及民間習俗的外衣,成為日本文化及宗教系統的一部分。
在地化後的中國民間宗教成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其名字雖被保留,但內容已由日本元素所主導。「和魂漢神」的性質正是中日宗教的融合及「中為日用」的文化挪用。
本書是有關中國民間信仰在日本德川時代(1603–1868)在地化的開拓性研究。通過對「聖帝明君」、「文武二聖」及「守護神靈」這三大範疇中八位「漢神」(伏羲、神農、大禹、孔子、關羽、媽祖、石敢當、鍾馗)的個案考察,本書探討中國民間信仰如何在近世日本入鄉隨俗,並產生跟中國不同的形像、傳說、文學、祭祀型態及藝文表現。這些渡海東遷的「漢神」雖然保留了中國的名字,但祂們的形象及精神已逐漸在地化,紛紛被納入日本民俗傳承及宗教系統,成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本書對「和魂漢神」現象提供綜合性分析架構,不但揭示日本吸納中國文化的機制,而且勾劃出近世中日宗教交流的輪廓,嘗試為中日文化交流史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
作者簡介:
吳偉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教授,專研近世中日文化交流史、東亞易學史及德川思想史。主要個人學術專書為Imagining China in Tokugawa Japan:Legends, Classics and Historical Terms(2019)、The I Ching in Tokugawa Thought and Culture(2000)、《東亞易學史論:〈周易〉在日韓越琉的傳播與影響》(2017)、《德川日本的中國想像:傳說、儒典及詞彙的在地化詮釋》(2015)及《易學對德川日本的影響》(200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