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樣人生(2021年新版):九個人物,九種生命故事,在現代印度的蛻變風暴中守護著信仰的尊嚴 | 拾書所

九樣人生(2021年新版):九個人物,九種生命故事,在現代印度的蛻變風暴中守護著信仰的尊嚴

$ 379 元 原價 480

九個人物,九種生命故事
用各自的方式守護著神聖的儀式與靈魂
 不論是印度聖人、耆那教尼姑、神秘主義者,
或是被視同宗教邊緣人的密教徒、為信仰而戰的藏僧……


在現代化衝擊下的印度,用各自的方式守護著神聖的儀式與靈魂。
他們堅信:渡過彼岸,就是心靈樂土!

 
瑪塔吉,一名耆那教尼姑,在她青澀年華即捨離家人,終生奉獻先知,當眼見知心好友遵循耆那教徒視為修行最高境地的「薩萊克哈那」儀式而了結生命的當下,卻也難離世間情誼罣礙之苦,而今她也因了然證悟選擇了與好友相同的道路。
哈里靼斯,是個來自喀拉拉邦的獄卒,每年的十二月到隔年的二月泰嚴舞季期間,便化身為毗濕奴神的舞者,被尊奉為神的化身。而當泰嚴舞季一結束,他就得回到監獄裡工作,恢復賤民的身分。
藏僧帕桑,曾在年輕時為保護尊者達賴喇嘛,對抗派兵侵犯西藏拉薩的中共,毅然脫去僧袍棄戒律拿起槍枝,為守護信仰而戰,晚年則在印度印製精美的經幡,只為彌補當年殺害生命的罪行。
一名中產階級婦女離開家鄉加爾各答,放棄麻紡廠的工作,在偏遠的火葬場以侍奉頭骨為生,卻意外覓得了眞愛和安頓。一個來自拉賈斯坦邦的牧羊人,目不識丁,卻能將長達四千行的古老史詩牢記於心。一個廟妓,起先抗拒性工作,卻把兩個女兒推入如今被她視為神聖召喚的職業。……

不管是印度聖人、耆那教尼姑、神秘主義者、或密教徒、藏僧……,他們在塔塔轎車疾馳而過的現代印度路上尋找救贖,到底意味著什麼?為什麼一個人採取武力抵抗,作為神的召喚,另一個卻謹守非暴力的「不殺生」(ahimsa)的戒律?為什麼一個人認為自己能創造神,另一個卻認為神能附身於他?不同的信仰之路,如何在印度所處的劇烈變動中求生存?什麼變了,什麼依然不變?

九個人物,九種生命故事。他們走上不同的宗教道路,信仰讓他們在社會底層找到生命的生命的憑藉與尊嚴。
每個人物的故事都教人難忘、動容。

 【名家、媒體讚譽】
威廉‧達爾林普是個能文擅寫的歷史學者,堪稱稀有之寶。
──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
 當今最受稱譽的旅行作家,莫過於機智慧黠、明察秋毫、孜孜不倦、天賦異稟的威廉‧達爾林普。
──《金融時報》
 達爾林普依然無可匹敵。
──莎拉‧威勒(Sara Wheeler),《美日電訊報》年度好書選
 達爾林普輕易取代了英國旅行作家羅勃‧拜倫(Robert Byron)和派翠克‧弗莫(Patrick Leigh Fermor) 的地位。
──《衛報》年度好書選
 達爾林普是個才華洋溢的旅行作家和歷史學者。
──麥克斯‧哈斯丁(Max Hastings),《週日泰晤士報》
 達爾林普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他對主題的津津樂道。每一頁都散發出他對印度的愛。他的研究深入,他的熱情具感染力,他是無與倫比的嚮導。
達爾林普的文字神韻無窮、清晰流暢、風格優雅。
──《文學評論》
 任何一個如此才氣橫發、受人讚揚、喝采、喜愛的傑出旅行作家,必然擁有許多非比尋常的特點,威廉‧達爾林普堪稱箇中翹楚。達爾林普擅長傾聽他人的對話,媲美英國劇作家亞倫‧班奈(Alan Bennett)。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 彼得‧雷威(Peter Levi)

作者簡介:

威廉.達爾林普William Dalrymple
蘇格蘭人,在福斯灣(Firth of Forth)邊長大。二十二歲出版廣受好評的暢銷書《世外桃源》(In Xanadu)。《精靈之城》(City of Djinns: A Year in Delhi,中文版由馬可孛羅出版)榮獲庫克旅行文學獎(Thomas Cook Travel Book Award)以及〈週日時報〉年度英國青年作家獎。《末法時代》(The Age of Kali)贏得法國星盤獎(Prix d’Astrolabe),《白蒙兀兒人》(White Mughals)則獲2003年沃夫森史學獎(Wolfson Prize)和蘇格蘭年度圖書獎。
他最新出版的《蒙兀兒末代皇帝》(The Last Mughal)入選山繆強森書獎(Samuel Johnson Prize),並榮獲庫伯紀念獎(Duff Cooper Memorial Prize)。他目前同妻子和三個孩子住在德里市郊的農莊。

譯者簡介:

何佩樺
台大外文系學士,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曾任大學講師。現專事翻譯。
譯作有《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另類的出口》、《西班牙星光之路》、《游牧女之歌》、《慢船到中國》、《夜航西飛》、《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等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