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的靈魂可曾找到回鄉的歸途?
還是仍漂泊在陌生的異地?
屏東縣車城鄉統埔村有一座「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為什麼會有五十四名琉球人埋骨此處?這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一起海難……。
一八七一年琉球的宮古島貢納船,在完成繳納織布與穀物等的年貢、準備歸返家鄉的途中遭遇海上風暴——據說是名為「臺灣和尚」的秋季颱風,時隔約莫一周的漂流,來到了長滿林投與龍舌蘭、陌生的南方土地。這片衝擊著大浪的海灣,是瑯嶠九棚灣,也就是今天的恆春八瑤灣。
遇難的琉球民在失去三名同伴後,艱辛上岸。先是有二名行商的漢人警告會遭遇獵人頭的大耳族,可是琉球民與該二人發生齟齬,最後沒有接納他們的提醒而繼續前行,於是來到了排灣族的部落——高士佛社。
剛從別處遷徙到這片新開墾地的高士佛社族人們,為這群琉球民提供了水與芋頭,並讓他們在部落中歇息。依照族人的慣例,將部落的飲水提供給外人,就表示彼此建立了友好的關係。
然而,第二天事情卻發生急劇的變化,琉球民因故倉皇地離開落腳的部落。原本欲上山打獵的族人發現後,緊追逃離的琉球民並發生了流血事件。六十六名琉球民中共有五十四名殞命,其餘十二名則受到當地與原住民做交易的客家人的保護而得以倖存下來……。
明治維新甫三年的一八七四年,摸索著如何打造現代國家的明治政府,正經歷著內部與國際危殆的情勢。琉球民於一八七一年在臺灣發生的海難遇害事件,正好成為明治政府紓解國政壓力的藉口,據說是接納了外交顧問李仙得的強烈建議,他們遂以「保護本國人民」與「懲罰蕃族」之名發起了「征臺之役」,並於石門同和高士佛社有同盟關係的牡丹社排灣族人發生戰爭。雖名之為「保護本國人民」,可是當時的琉球其實為同時對中國與薩摩藩有朝貢關係的獨立王國。
石門戰爭爆發後,排灣族頭目阿碌古父子戰死,部落面臨毀滅性的災難。琉球王國也因而失去原本的獨立地位,在一八七九年的「琉球併合」成為日本帝國轄下的「沖繩縣」。原本將臺灣東部視作「化外之地」的清朝政府,也轉趨積極管理,除了興建恆春城,更進一步開設通往原住民部落的道路、處理原住民的招撫政策。
「琉球民海難遇害事件」與「征臺之役」這兩起事件,被臺灣與日本的相關學界合稱為「牡丹社事件」。
二○○五年,高士佛社與牡丹社的排灣族人前往沖繩,為一百多年前的牡丹社事件踏上和解的旅途。本書作者即以此一新聞報導為序曲,從日本到臺灣、在海的兩端奔波往返,不但訪談雙方的遺族、後裔,更於排灣族與琉球的口傳與文獻中細細爬梳,企圖跳脫臺、日既成的歷史敘事,透過排灣族人與琉球民自身的視角,找出牡丹社事件發生的始末,期待能還原這起深深撼動著排灣族、琉球、臺灣、清朝與日本,乃至影響整個東亞近、現代歷史發展的重大事件背後,複雜而多元的面貌。
作者簡介:
平野久美子
作家。出身於東京。學習院大學法文科畢業。歷經編輯工作後,自一九九〇年代末開始寫作。從學生時代起便暢遊世界各地,特別是遍歷亞洲諸國,並活用這些體驗,從多元角度書寫以亞洲與日本關係為主題的作品。非常關注臺灣的日本統治時代,並持續進行採訪。
主要著作有《淡淡有情》(小學館非虛構大賞)、《トオサンの桜》(小學館)、《中国茶 風雅の裏側》(文春新書)、《水の奇蹟を呼んだ男》(產經新聞出版、農業農村工學會著作賞)、《テレサ.テンが見た夢》(ちくま文庫)、《台湾世界遺産級案内》(中央公論新社)等。日本文藝家協會會員、一般社團法人「臺灣世界遺產登錄應援會」顧問。
譯者簡介:
黃耀進
內容力公司共同創辦人,翻譯工作者。
單譯有《歧視:統合與排他的日本近現代史》(游擊文化)、《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聯經)、《軌道:福知山線出軌事故,改變JR西日本的奮鬥》(游擊文化);共譯有《半路上》(游擊文化)、《他們的日本語:日本人如何看待我們臺灣人的日語》(群學)等書。
書系企劃團隊
內容力(Power of Content; POC)
由一群擁有豐富東亞跨國生活經驗的人文社會學者所組成的新興「內容策畫」團隊,相信「內容」能生產出各種形式的溝通力量,並且促進東亞區域內的相互理解與發展。因此,不拘泥於既有產業類別的限制,而致力挖掘能跨越語言、文化、國境限制,並引發人們共鳴的「好內容」,再經由專業團隊在製作、編輯、轉譯、代理授權等方面的努力,跨越「內容流通」的障礙,最終開發出具有文化內涵與市場價值的多元化「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並為臺灣與東亞區域內的文化交流與內容產業發展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