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教默照禪(簡體版) | 拾書所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簡體版)

$ 270 元 原價 300

☆默默忘言‧昭昭現前

默照禪,為身處世間紛擾的大眾,提供了一個究竟的出路。

本書是聖嚴法師多年來傳授默照禪法的精華,為當代講授默照禪最嚴謹、完整的著作。尤其開示的部分相當精彩,可見聖嚴法師接引禪眾之善巧,運用禪法之靈活。

初學或對默照禪法有興趣者,這是最完整的讀本。已有禪修經驗的讀者,時時重溫祖師語錄和法師精妙的講解,更能在解惑與陪伴中,引領您精進修行。

願讀者得到清朗與寧靜,直至本地風光。


【默照禪法】——聖嚴法師

默照禪法是最容易用的修行方法,不需要像修次第禪觀那樣,一個次第一個次第地修。但是,默照禪法的功能是涵蓋著次第禪觀的。

其內容非常直接,用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只要掌握著不把自我意識的執著心放進去,說:「我好討厭、我好喜歡,這個真麻煩、那個真有趣⋯⋯。」不要有這些分別執著心,只是在運作、在活動,知道正在發生什麼狀況,並且恰如其分地正在處理這些狀況。

不做瞻前顧後的妄想思索,當下是什麼便是什麼,那就跟本來面目相應了,這就是默照禪。

心中無事,不受干擾——很多人都生活在夢裡

默,是不要將一切現象,當成與你有關係,所以任何現象不會干擾到你,這就是「放舍諸相」。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行住坐臥,都還是有的,不是什麼事都不必做了,而是心中沒有什麼事可以讓自己牽掛的,所以默照,是承認一切都有,如果忽略現象的有,那就沒有照了。

禪法是心法,主要的意思是心中不會受到任何事情干擾。一般人總是思前想後,不斷回憶著過去,總覺得許多機會沒有好好把握,或念著曾經做過的事、發過的財、出過的鋒頭;這一生不是在悔恨,就是在陶醉之中度過。要不然就是憂慮擔心著未來會發生什麼狀況,或者事情未到,就提前高興著美夢成真。

夢,在想像之中總是太過美好了,很多人都是生活在夢裡,但是,一些空洞的夢想,對心理是負擔,對時間則是浪費。所以要「放舍諸相,休息萬事」,讓我們在用方法時只有「當下,當下……」,有了任何經驗就是「放下,放下……」,同時不斷地繼續用方法。

這個方法練好的話,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有用的。不論是夫妻吵架,或者跟長官、同事之間有衝突,都是清清楚楚,應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但是心不會產生痛苦、怨恨、混亂、煩惱。(摘錄)

【解構時代的重新建構之道】——楊蓓 推薦序

這不是一個安靜的時代,紛亂歧異、亢奮低迷......,太多的衝擊,讓現代人壓力叢生。默照禪法,為這個亂世提供一個究竟的出路。本書除了介紹默照禪的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師父用各種角度的說明、譬喻,來協助禪眾掌握修習默照禪的態度,而這種態度的本身,即是默照、即是空觀。

例如:「不除妄想,不求真」;一旦有了「除」或「求」的念頭,都與默照不相應,於是修行,不求開悟,也不害怕開悟。修行的時候,就只剩下單單純純的「默」與「照」,矛與盾都放下了,只剩下方法;到頭來,連方法也不見了。這讓我想起師父對空觀的闡釋:「不偏左,不偏右,也不執中。」這種態度,正是默照的處世智慧,也是現代人自心困頓的解脫之道。

有人會說,這樣的處世智慧太難了,要何時才能修成?師父用幽默的譬喻告訴眾人:動物因為沒有前念、後念,所以對「當下」最敏銳,因此,常能預知災難的來臨。所以連「太難了」這一念都是妄念。不論修行或日常生活,如能法住法位,何來「偏」與「執」呢?(摘錄)

☆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 默照禪的修行方法與階段、關鍵與問題
# 禪修之真實情境的回應
# 日常生活中的默照
# 長蘆宗賾〈坐禪儀〉講要
#《宏智禪師廣錄》、〈坐禪箴〉講要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于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