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歷險記 | 拾書所

湯姆歷險記

$ 324 元 原價 360

大人眼中愛搗蛋的小男孩
同儕心中最羨慕的創世英雄
存在於每個人童年時光的湯姆
馬克吐溫最經典的作品!


住在密西西比河畔一個偏僻小鎮,與阿姨、表姊和弟弟一起生活的湯姆,總是不愛聽從長輩的管教與宗教的約束,常常蹺課到處玩樂,夢想是成為一名受人景仰的海盜,讓所有人聽到他名字都為之變色。

為了吸引新來到鎮上的那位可愛女孩的注意,湯姆鬼靈精怪、到處跳來跳去,展現出自認為最帥氣的一面;在寶麗阿姨面前調皮搗蛋,又在挨罵之後受委屈,對自己的生命一陣謳歌,再至戀人窗前獨自悲嘆;在同伴面前,湯姆總是惡作劇,卻又因為各種事件受到大家的崇拜;而在讀者眼中,湯姆的年少輕狂,是童年的一抹回憶,是來不及完成的夢想,是無憂的歲月。

《湯姆歷險記》是為美國十九世紀深具代表性的寫實小說,作者馬克 ‧ 吐溫以家鄉為背景,融入自身經驗與本土風俗民情,生動刻畫出美國當時社會的真實生活。他塑造出勇於冒險、敢做敢為、純真善良的湯姆,來反諷社會的守舊、迂腐、虛偽,以及流於形式的社會規範。更藉由幽默詼諧的筆法,為本書灌注了對生命的喜悅、對物質世界的嘲弄,以及社會黑暗面的飢餓、貧窮、奴役、謀殺與仇恨。也因為幽默風趣的筆法與寫實的內容,讓這本書成為馬克 ‧ 吐溫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它不僅是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兒童小說,也是成人百讀不厭的文學作品,更曾被製成卡通,家喻戶曉,伴隨許多人一起走過愉快的童年。

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 Mark Twain (1835~1910)

於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國西部佛羅里達鄉村的一個小律師家庭,原名賽姆‧朗赫恩‧克萊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四歲時全家搬至密西西比河畔的漢尼拔鎮,這裡為日後著作《湯姆歷險記》和《頑童流浪記》的主要背景。1847年,父親離世,馬克‧吐溫為負擔家計,他輟學進入印刷廠擔任排版工人,也開始為哥哥奧利安任職的雜誌社寫一些輕鬆小品。

1857年開始擔任輪船領航員。但取得輪船員執照沒多久即爆發美國南北戰爭。密西西比河船運受到影響,失業的馬克‧吐溫只好跟隨哥哥前往內華達州成為一名礦工,也開始以馬克‧吐溫(Mark Twain)為筆名,持續在報紙上發表文章──Mark Twain原為駛船時的術語,原意為「二噚深」,表示能夠行駛船隻的河水深度,也有「兩個標記」之意──其前期文章多取材自礦區,以幽默的筆法訴說當時聽聞,因發表了《卡拉維拉斯著名的跳蛙》(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一時名聲大噪,於是他開始四處旅行,並將各地所見所聞編選成《傻子出洋記》(Innocrnts Abroad),因詼諧的筆觸,出版後大為暢銷,開始在各地展開巡迴演講。

1868年,對友人的姊姊歐麗維亞‧蘭登一見鍾情,陷入熱戀。約一年後,兩人便結婚,同年十一月長子出世,全家搬至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市。1872年,馬克‧吐溫出版了第二部旅行文學著作《苦行記》(Roughing It),以半自傳的方式記述早年西行的經驗,詳細描寫了他一生當中最艱苦、最漫長的歲月,文字中也暗藏許多諷刺美國西方社會的內容。隔年,他與查爾斯‧華納合寫小說《鍍金時代》(The Gilded Age),是馬克‧吐溫的第一本小說,內容是在諷刺金融界與政界當時的腐敗。

1876年,《湯姆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一書出版。因為此書的廣為流傳,更加奠定他在美國文壇的地位,書中主人公湯姆‧索耶也成為著名的美國兒童代表人物。住在哈特福市的這段期間,是馬克‧吐溫寫作的巔峰,完成了《浪跡海外》(A Tramp Abroad)多篇遊記,還有諷刺古英國王朝霸權淫威的《王子與乞丐》(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等傑作。

從事寫作的同時,馬克‧吐溫不忘舊業。他成立一間出版公司,並開始投資排字機器等商品,卻不幸失利,又遇上當時美國經濟危機,公司宣告破產,開始背負巨額債務。負債加上親人相繼去世,馬克‧吐溫的文筆從一開始的詼諧有趣轉向憤世嫉俗,至此之後的文章都瀰漫著憂鬱厭世的氛圍。

馬克‧吐溫一生幾乎都在寫作,缺錢的時光更是讓他靠著文字賺錢,因此也留下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精彩文章。將之前所學、所認知的事物運用自如,富有童心,善用幽默筆法,戲謔又不忘調侃諷刺的語氣,讓馬克‧吐溫不管在遊記、小說或是政論文學都有著不凡的成就,也讓他不管隔了幾個世紀仍然名垂青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