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藉《耶利米哀歌》探討聖經舊約中希伯來詩歌「詩節結構」的特點與作用。雖然「詩節結構」(Strophic structure)的概念早於十九世紀初已出現,但以此作為希伯來詩歌主要特點的研究相對較少,故本書可有助了解詩節結構對研究希伯來詩歌的重要性。
本書不但闡述過去有關「希伯來詩歌特點」及「詩節結構」的研究,同時探討了字母詩、哀告詩體裁及多重聲音與耶利米哀歌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逐一分析耶利米哀歌五首詩歌的分段結構,觀察工整的詩節結構如何有助反映內蘊於詩歌的過渡標記、重複字眼,從而呈現全詩的發展脈絡及主題。
透過本書可見,詩節結構有助發現耶利米哀歌中五首詩歌雖有相似背景與素材,卻同時各有重點,分別展示了五個處於耶路撒冷傾覆時所面對的狀態,以及刻劃了五個上主的特質,反映在困苦中不單關注承認罪過、申述苦難、祈求改變,更突出了「上主是惟一可以申訴祈求的對象」。
對認識原文的讀者,從本書可體會以原文閱讀詩歌體的興味,而對於有興趣詮釋希伯來詩歌的讀者,本書亦提供了一個建基於文本的文學詮釋進路。
作者簡介:
李穎婷
200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語文教育,2006年取得文學碩士;2013年於中國神學研究院道學碩士畢業,並於2020年在中國神學研究院取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舊約聖經、希伯來詩歌,及探討文學進路的詮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