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城市 | 拾書所

穿孔城市

$ 704 元 原價 800

文/黃海鳴

一、垂直聚落中關係的阻斷

約一年前台北當代藝術館希望我策畫有關空間的展覽,我馬上想到沒有電梯並且已經相當陳舊的四、五層樓房公寓聚落,並且把時間、空間、建築身體、人群身體的動態關係結合為一整體。
最初確實從步登公寓聚落開始,但很快就將光譜加大,從一、二層老街聚落,到四、五樓現代步登公寓,到更高的當代大樓公寓聚落。聚落內的道路也從小巷弄、防火巷,到兩線道或更寬的車路。高度越低則距離越近,穿透性、交流性也越高,四、五層,特別是上面也有騎樓的步登公寓是一個臨界線,還能維持上述的關係。再往高發展配備電梯的大樓公寓聚落,則穿透性、交流性都驟減。當然,在聚落內部有更寬道路以及更快車輛穿越時,上述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二、「穿孔城市」中穿孔的幾層意涵

聚落會隨著樓層面積、高度增加,而更加封閉與隔離,住戶相互間越來越不可見,越來越不可能有密切關係。加上建築硬體的必然生命週期,以及當整個區域因邊緣化而沒落,往往在硬體聚落成為廢墟前,其中活性網絡關係在沒有來得及開始就在不可見的狀態中成為另一種廢墟,這是「穿孔」最容易被檢驗的接近於敗壞的第一個意涵。
第二,「穿孔」這兩個字具有更積極的透視或掌控的企圖:也就是透明化大型公寓內部基本上被隔離的、看不見的所有個人、家庭之間,以及與周遭外部的各種可能的關係。
第三,關於不可見的各種具影響力因素的穿透力思考:層層疊疊的牆壁當然可以阻隔,但也有不能阻隔的,衰老、失能、孤獨、疾病、傳染病、真假訊息、進步發展,流行時尚、集體情緒、有益的或錯誤思想與政策、鄰近的利害關係、遠方或全球性的產業發展或災難或危機等等,都可以直接穿透所有圍牆產生影響。第四,在層層牆壁的隔離與大量訊息與影響力干擾之中,各種形式的具體互助連結網絡的可能,以及立體關係圖形的可能。

三、藝術家創作思維的分組說明:

1.介入鬼神領域與世俗社會紋理的宮廟及巨神連線: 姚瑞中 /《巨神連線》
2.透過遊地府荒誕劇場,呈現被矛盾能量貫穿社會底層: 顏忠賢 /《地獄變相》
3.陰陽界、敵對族群神話、區域關係神話、國族神話的殘留: 張徐展 /《Si So Mi》 梁廷毓 /《襲奪之河》 林羿綺 /《運行針:曼谷》 郭俞平 /《一盞燈進入房子,看不到其他房子》
4.與真實城市脫節或甚至與自己脫節的主體的平行運動: 鄧堯鴻 /《繭影》、《剩餘與蔥翠》 許惠晴 /《邊境漫遊》 黃彥超 /《Food Winger》 朱駿騰 /《八月十五》
5.城市中的衰敗公寓聚落及聚落中的另類社群鏈結: 陳伯義 /《步移景換‧華江陰陽》 洪譽豪 /《無以為家》 鄧雯馨 /《牆角窸窣囈語》 陳毅哲 /《觀星者:2014-2020》 唐唐發+ FIDATI (PINDY WINDY) /《印尼雜貨店在台灣》
6.被快速進步科技所穿透扭曲改變的自然城市世界: 郭奕臣 /《這是人類的一小步,物種的一大步》 吳宜樺 /《裡外急轉彎的D場景 》
7.現地共同討論組合製作的穿孔藝術家聚落計畫: 陳宣誠 /《剖視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