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當代 | 拾書所

歷史.當代

$ 616 元 原價 700

本展是台北當代藝術館「二十週年系列展覽」的第一個展,由陳貺怡策展,展名「歷史.當代」(Chrono-contemporary)。顧名思義似乎是回顧當代館2001年開館以來迄今的歷史,但其實展覽的主軸圍繞在當代藝術的時間性(temporality),以及當我們試圖歷史化當代藝術時,「歷史」與「當代」兩個概念之間的矛盾與悖論。當1980年代人們將1960、70年代繁茂多元的藝術創作照單全收並蔚為流行,「當代藝術館」或是改名為「現當代藝術館」的現代藝術館,便也在全球各地櫛比增生。一方面當代藝術的繁複、多樣與難懂,使人們期望從過去裡尋找源頭以了解其意義,一方面以這種方式被了解及認可的當代作品便自動地成為此過去的延續,此乃當代藝術的美術館化與歷史化的過程。然而「當代藝術館」一詞本身內藏矛盾,因為當代館試圖保存的是藝術中的變動,必須不斷地解釋何謂當代藝術,並不斷地找尋一種過去式與現在進行式之間的平衡。當當代成為歷史,而我們仍身處其中,這種現在與往昔在時間上的交疊揉雜,正是本展的核心概念。
本展首先將過去二十年當代館舉辦過的展覽進行系統性的「編年」(chronologize),並以展「展覽」取代展「作品」,以便進入展覽史的範圍。書寫展覽史即試圖改變書寫藝術史的角度:不再執著於判斷某物的真偽、從屬、優劣,以及是否是藝術;而是轉而關心人們如何使用這些物件?人們在何時、何地、透過何物件或何作品、想要向哪些公眾、用何等展示條件與方式、傳達些什麼意義與內容?本展將被萃取出的展覽重新部署,與過往不同時間發生的其他展覽並陳、讓昔日及現今的策展人及藝術家們展開新的對話、讓過去與現在的觀眾隔空互動。這樣往復對話的過程有若莫比烏斯環,試圖解開並活化歷史的既定概念。
如此,2001年與藍文郁共同策畫開館展「輕且重的震撼」的賴瑛瑛、2005年以「偷天換日:當.代.美.術.館」詰問何謂當代藝術館的高千惠、2009年策畫高人氣大展「派樂地」的胡永芬、2013年提出高端科技議題「後人類慾望」的陳明惠、2017年推出亞洲第一個在美術館舉辦的「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的胡朝聖,以及2010年代在獨立實驗空間MoCA Studio展出的不同世代的藝術家陳建北、王俊傑、崔廣宇、徐薇蕙和邱承宏,紛紛在策展人陳貺怡的邀請之下舊地重遊。策展人與藝術家重啟話題,重現、複製、再製、更新或加添,展覽既是也非當年的展覽,策展人既是也非當年的策展人,藝術家既是也非當年的藝術家,作品既是也非當年的作品,各自以不同的角度與姿態、身分與立場,為2021年的觀眾一次擺開當代藝術館二十年的宴席。此外,更邀請專研藝術書籍的策展人蔡胤勤策畫105展間,呈現台北當代藝術館開館二十年來每檔展覽的展冊,將105展間透過展冊轉變成一座展覽的考察現場。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