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韌性︰數位轉型與企業傳承的不斷再合理化路徑 | 拾書所

打造韌性︰數位轉型與企業傳承的不斷再合理化路徑

$ 352 元 原價 400

韌性,是什麼?
✔面對瞬變,經營者能夠預測、準備、應對、適應的一種能力
✔當突發的危機出現,組織能順利挺過風雨、持續成長的力量
✔不論對社群、組織、個人都是能有效回應高度不確定的特質

韌性,為何重要?
過去企業管理的焦點是競爭策略,如何搶佔市場、打倒對手,
如今變化與挑戰不斷襲來,具備韌性的企業能「轉危為機」,
是現代企業突破永續經營關卡的關鍵能力!

三菱電機、BMW、3M、西門子、杜邦、巴克萊銀行,這幾個橫跨不同國別和產業領域的企業,有什麼共通點?這些企業成立迄今都超過一百年,正是所謂百年企業。台灣也有百年企業,但幾乎集中在民生消費領域,規模相對有限。至於那些公開發行上市且持續營運中的近千家企業,平均歷史卻不到四十年。

在技術推陳出新、環境變遷快速的數位時代,經營者如何帶領企業在迎接當下各種挑戰之際,同時落實數十年、乃至百年的永續經營理想?

本書作者分別來自學界與順利跨世代傳承的產業界,從研究與實務面,探討不同時空環境下,讓企業維持不敗、能勝的原因。他們發現,經營者若能在數位轉型與企業傳承兩個面向上,放眼長期(「看長」的眼界)、持續做對的事(在「事」與「人」上「不斷再合理化」),就能為企業打造能因應變局的強大韌性,擁有成為百年企業的堅實體質。

目前常見的相關論述報導,多半屬於針對操作層面的指引,本書除了從跨業跨域的「橫剖面」檢視當代經營課題外,也從跨時的「縱剖面」探索經營的變與不變。透過更為全覽、綜觀的視野,為經營者帶來猶如撥雲去霧般的幫助,更是企業二代亟需共學共享的關鍵心法。

第一章將從較大的時間尺度,點出企業在各面向所面臨的挑戰,被動與能動這兩種韌性,又是扮演何種角色。第二、第三章則是對焦數位轉型課題,技術應用以外,還容易忽略哪些事,以及如何深化各種線上線下的、顧客端與生產端並存互換的概念,讓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少走冤枉路。第四章則是將數位轉型的成敗從「事」連接「人」,而關鍵正是經營者的認知、眼界與企圖,接著銜接第五章有關企業傳承的準備與實踐。最後,作者提出「韌性六力」的模型,為企業在全覽力、連結力、穿越力、更新力、開創力、警醒力等六個面向提供具體作為,全面關照、護持、培養企業韌性。

作者簡介:

黃俊堯
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博士,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學術研究與教學之餘,藉由顧問及參與治理等機會,對企業所面臨的挑戰與需求,有若干較切身的理解。出版有《數位轉型全攻略》、《明天的遊戲規則》、《看懂,然後知輕重:「互聯網+」的10堂必修課》等書。

黃呈豐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學士,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及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雙碩士;曾在外商飛利浦工作,也曾帶領家族在中國大陸的皮件事業反虧為盈。目前經營及新創事業包括六星機械、斯達文星皮具、本革九號製所、傑士通,以及雷星光束公司。近年發起創立台灣最大二代平台——機械業二代會、清華大學中部校友會、台中精密園區廠協會。對創新創業、企業傳承及數位轉型有實務經驗。

楊曙榮
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和系主任暨所長。研究、教學與顧問諮詢領域,聚焦於營運與供應鏈管理、資料科學、數位轉型和相關領域之跨學科介面整合,如商業模式創新、數據賦能營運、量化行銷等。曾任教於澳洲墨爾本大學、英國艾塞克斯大學、挪威奧斯陸大學和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期間取得長聘教職並擔任行政職務。研究成果刊登在《製造與服務營運管理》(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生產與營運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零售研究期刊》(Journal of Retailing)等知名期刊,並獲得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等多項國內外學術榮譽肯定。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