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拾書所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632 元 原價 680

根據德文原版翻譯最權威的中文譯本
叔本華:「這部書不是為了轉瞬即逝的年代,而是為了全人類寫的」


本書於1819年首次出版。被認為受印度哲學的影響,是將東西方思想融合的作品,第一版發表後無人問津。叔本華說這本書:「如果不是我配不上這個時代,那就是這個時代配不上我。」1859年發行第三版才引起轟動。
全書共分四篇,第一篇是全書導論,可以與第二篇合併看作全書的第一部分,主要討論「認識論」和「真」的問題;第三篇是關於「美」的問題;第四篇是關於「善」和人生的終極關懷問題。主要闡述:一、「世界是我的表象」即外在世界只是感覺和表象的世界;二、「世界的本質是意志」即世界的精神核心是「生存意志」;認為,意志是獨立於時間和空間的,它同時也包括所有的理性與知識,我們只能透過沉思來擺脫它,並認為被意志所支配最終只會帶來虛無和痛苦;要擺脫痛苦,就要否定生命,走向虛無。

作者簡介:

亞瑟·叔本華(德語: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
著名德國哲學家,著名的悲觀主義者、唯意志論主義的開創者,其思想對近代的學術界、文化界包括尼采、瓦格納、托瑪斯·曼甚至存在主義的哲學名作,影響極為深遠,是哲學史上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哲學家。他的思想淵源可追溯到柏拉圖、康德、貝克萊。肯定康德,否定黑格爾。著有《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源》、《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等三本著作。

譯者簡介:

石冲白 (1911-1970)
湖南省新邵縣人。教授、報人和哲學家。1936年獲得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歸國,在大學講授哲學概論、政治思想史、社會學等課程。英文、德文造詣頗深,對中歐各國的人文歷史有較多瞭解,憑著深厚的德文功底和哲學造詣翻譯這本叔本華的經典著作。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