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宰相:資治通鑑驚天下,千古賢臣司馬光 | 拾書所

史學宰相:資治通鑑驚天下,千古賢臣司馬光

$ 343 元 原價 390

「吾無過人者,但生平行為,無不可對人言耳。」

他,在人生的最後一年才成為宰相;
他,受封最高級諡號「文正」,北宋僅3人獲此殊榮;
他,同時也是與司馬遷並列的大史學家──

他是司馬光。

///

◆司馬光與王安石
司馬光曾說:「使臣之才,得及安石一二,則臣聞命之日,受而不辭。」意思是說,假如自己及得上王安石的十分之一二,臣在受到任命的當時,就會立即接受。可見,司馬光對當時的王安石是何等推重。
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因為後來的政見分歧,司馬光與王安石可能會當一輩子的好朋友。
但也有例外,蘇軾的父親蘇洵,早已對王安石表示懷疑,說: 
「以某觀之,此人異時必亂天下,內翰何為與之遊乎?」
我們無法設想司馬光當時的反應。蘇洵老先生的判斷,是否使他感到震驚?是否會因此想到彼此日後的反目?

◆曠世巨著《資治通鑑》
如果說英宗還有可稱道的地方,就是《資治通鑑》這部大書的編纂。此前,司馬光在〈進通志表〉中說:

「臣聞治亂之原,古今同體,載在方冊,不可不思。臣少好史學,病其煩冗,常欲刪取其要,為編年一書,力薄道悠,久而未就。」

從司馬光的奏章裡我們可以看到,他編這樣一部書的目的,實際上很明確,就是要為帝王編一部教科書。至於編輯方法以及體例,都有相當成熟的設計,又因為工作量太大,申請了兩個助手,皇帝很快答應。我們今天不得不說,要不是英宗,我們不可能讀到《資治通鑑》。

作者簡介:

李金山,哲學系出身,現為傳記文學學會理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副主任。作品包括文學評論、散文、小說、傳記等,散見於各大報刊,著有《李鴻章:裱糊匠的慷慨與悲涼》、《重說司馬光》、《禹都滄桑》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