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決策思想:300年來,人類如何思索風險,選擇與不確定 | 拾書所

經濟學的決策思想:300年來,人類如何思索風險,選擇與不確定

$ 440 元 原價 500

特別推薦
中央研究院 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恭平

《經濟學的決策思想》一書,從經濟學理性的假設出發,經Herbert Simon的有限理性,再探索到Richard Thaler的行為經濟。就如當前的「振興5倍券」即嘗試誘發民眾理性和非理性的行為,處處亦是經濟決策研究的實證趣味。
──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經濟系主任、兼EMBA在職專班執行長、兼校務研究中心主任/林世昌

三個世紀以來,經濟思想的智力工作者不停追問:
人類如何決策?能用數學推演出來嗎?或是從心理學求答案?

說到底,經濟學就是在探討「決策」。人們「應該」怎麼做決定?人們「實際」怎麼做決定?諸多智者絞盡腦汁,發想出一套套理論,試圖解釋大家面臨限制、風險、匱乏時,如何做出最佳決定。作者史皮婁爬梳三百年來針對決策的研究,從白努利的聖彼得堡悖論,傑文斯、瓦拉斯、孟格爾、戈森、裘布依等人的邊際效用理論,到二十世紀馮紐曼與摩根斯坦的期望效用理論、特維斯基和康尼曼的展望理論,與塞勒的行為經濟學等,細細追溯重要思想的形成,描繪關鍵經濟學思想家其人其事,深入淺出地呈現這段宏觀歷史。

│本書特色│
*行文深入淺出,一次全景式展現經濟學史對個人行為研究
提到經濟學,免不了要用上數學公式、圖表,但別擔心!作者清楚淺白的文字,具體明確的舉例,讓一般讀者也能輕鬆進入狀況,一起參與三百年來思想家的腦力激盪。

*完整爬梳思想流變
從傳統經濟理論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出最佳決定,到現代行為經濟學深究我們「實際」怎麼做決定及其背後的心理機制,作者細膩整理不同理論之間的辯證與突破,讓讀者完整掌握各家理論的特色、傳承、推進與創新之處。

*全面梳理研究取徑的流變
現在想到經濟學,可能都是看不懂的複雜圖表、高深莫測的數學模型。但其實最早的經濟學僅憑生活軼事、大量類比來論述。那後來數學模型、心理學實驗又是如何加入經濟學的研究中呢?且看作者娓娓道來這三百年的演變。

*幽默風趣,一窺思想家的人生故事
本書除了正襟危坐地爬梳思想史,簡明扼要地交代思想家的時代背景與學術養成,也描繪他們有血有肉的人生。

作者簡介:

喬治.史皮婁(George G. Szpiro)
獲獎作家與新聞工作者,瑞士日報《新蘇黎世報》(Neue Zürcher Zeitung)長期特派員。學生時代攻讀數學、數理經濟學,之後從數學家、商管顧問轉行當記者並從事寫作。著作甚豐,包括:《數字當家》(Numbers Rule)、《定價未來》(Pricing the Future)、《數字的秘密生命:生活中最有趣的50個數學故事,像數學家一樣思考》(The Secret Life of Numbers)、《數學的秘密生命:數學家與數學大鬥智的有趣故事,課本裡沒有教的50個數學大發現》(A Mathematical Medley),《刻卜勒的猜想:「費馬最後定理」之後,最吸引人的數學問題》(Kepler's Conjecture)等。

譯者簡介:

劉凡恩
曾於全球兩大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服務。翻譯書籍數十。
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