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彰化,但為花蓮奉獻一生;
他不是原住民,但在花蓮他的名字可以和原住民音樂劃上等號。
林道生,是繼郭子究之後,花蓮重要的音樂家,也是二戰後第一批臺灣本土培育的音樂教師。
他出生於日本殖民末期,才剛學了幾年日文,就必須改學南腔北調的中文。他選擇進入師範學校讀書、填補小學教師的空缺,畢業後第一次教的學生只小自己三、四歲。在求學的過程中,他受到張人模老師的啟發開始自學音樂,而且藉由幫老師顧宿舍得到練琴的機會。在外島服兵役,他身為色盲卻受訓當駕駛兵,因為長官說「戰場上沒有紅綠燈」;在部隊的枯燥生活中他打開了文藝創作的大門,因為胞弟在白色恐怖時期涉入匪諜案而創作愛國歌曲以示忠誠。日後,當他代表臺灣參加亞洲作曲家聯盟的國際交流會議,中國代表還對他說「請少寫一點罵我們的歌曲」。他一生在花蓮從事教職,但從亞洲作曲家聯盟的視野摸索現代音樂創作技法,最後踏遍200多個偏鄉部落,在原住民歌謠中找到創作的原點。
除去在音樂方面的卓越貢獻,林道生80餘年的人生也反映臺灣社會走過的歲月。藉由姜慧珍的文字,音樂家對人生的幽默回望,和他活過的這段時代交響,回聲陣陣繞梁。
「(林道生)對於花蓮甚至臺灣音樂界及原住民民謠的發展和貢獻難以用文字形容,無論在創作或教育傳承上皆為大家的典範。」──2012年花蓮縣文化薪傳獎特別貢獻獎評林道生
作者簡介:
【口述】林道生
1934年生於彰化,6歲時隨父母舉家搬遷至花蓮。臺灣省立花蓮師範學校(改制更名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後與國立東華大學合併)畢業,臺灣重要的音樂家、原住民研究學者,致力採集原住民歌謠。曾任教於玉山神學院、國立東華大學、慈濟大學等校,現已退休。2010年獲頒中國文藝協會音樂榮譽獎章,2012年獲頒花蓮縣文化薪傳獎特別貢獻獎。
【文字整理】姜慧珍
曾任報社記者,從事文字工作。
喜歡傾聽生命故事,領會四季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