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何以如此悲傷 | 拾書所

藝術何以如此悲傷

$ 342 元 原價 380

凝視藝術作品中的蒼涼身影:
音樂.文學.戲劇.歌劇.繪畫……
當我們有所醒悟與感到痛苦,那才是真正的藝術。


真正的藝術應該「如同一把利斧,破開人們心中的寒冰」
──卡夫卡

唯有在最艱難的情況裡成就出來的藝術,才能留下最深刻的感動。
──舒伯特

細分藝術領域,會使藝術更加商業化,終至墮落。
──華格納

許多人不曾注意到,藝術其實訴說著那些不幸、孤獨、殘缺之人的故事。大部分音樂、文學、戲劇、歌劇、繪畫的主角都屬於弱勢族群。以看似最華麗的歌劇為例,《蝴蝶夫人》的女主角十五歲即嫁做人婦,不久就慘遭拋棄;《卡門》的女主角是四處流浪、無以為家的吉普賽人;《茶花女》的女主角是一名交際花;《弄臣》的男主角則是一名駝背的身心障礙者。

藝術應該用來點醒那些無法意識到這個社會存在錯誤的人們。面對藝術,我們應該感到不自在。無法觸動內心、只能愉悅雙耳的音樂,不是真正的藝術,那只是純粹引起鼓膜振動的音樂罷了;無法撼動心靈、只能滿足眼福的畫作,也不是真正的藝術,那只是純粹觸及視網膜的畫作而已。直面令你感到不悅的事物,雖然會感到痛苦,但過程中的傷痛將使你成長。有了痛苦,才有理解;有了理解,才有憐憫;有了憐憫,才懂得愛。

本書遍覽各大藝術領域中的名作,選出其中共同蘊含的重要主題為經緯,探討每一個弱勢族群的身影如何透過不同視角與型態,反覆地出現在世人所熟知的藝術作品中。而比藝術作品本身更為戲劇化的藝術家思想與人生,也一併對照與討論。

◎封面圖片說明:
《死去的母親》(Dead Mother,1910)/席勒(Egon Schiele, 1890-1918),奧地利表現主義畫家,作品縈繞於情慾、死亡、肖像等主題,扭曲的線條和肢體,讓人感受到痛苦掙扎與焦灼不安。他與懷有六個月身孕的妻子皆死於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年僅28歲。

作者簡介:

朴鍾澔(박종호)
風月堂創辦人,歌劇評論家,文藝專欄作家,精神科醫師。
雖然具有幾個不同的頭銜,但自認為人生最重要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有格調的文化人及一個找到平衡點的跨界人士。

認為韓國社會最需要的人是不隸屬於任何一方、能夠敏銳而溫暖地提出觀點的人。為此,將不會拒絕任何挑戰,使自己成為一個不停觀看、閱讀、聆聽、鑽研、思考、寫作與行動的人。

曾經表示,自己的導師是書本、音樂、展演與旅行。到訪過歐洲上百次,但每次都會帶著新的主題出發。2003年,在憂喜參半的評論之下,創立古典音樂專賣店「風月堂」;2007年設立「風月堂學院」;希望風月堂與風月堂學院成為能夠讓人體驗高度心靈感悟的公共空間。自己不只安於經營者的角色,亦在風月堂學院擔任講師。

著有《我所鍾愛的古典樂》三冊、《不朽的歌劇》三冊、《跟著朴鍾澔認識歌劇》、《五十五部歌劇選粹》、《歐洲音樂祝祭巡禮》、《朴鍾澔的義大利行旅:燦爛的旅程》、《人生從維也納開始美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跳探戈》等書。

譯者簡介:

邱麟翔
畢業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曾至韓國首爾市立大學與延世大學擔任交換學生。大學主修心理學與輔導諮商,輔修華語語言學,因為興趣而開始學習韓文。譯有《我們該住在哪裡?》、《三十歲的反擊》與《文明與數學:從古代文明看人類數學的起源與發展》,合譯有《金氏家族的女人》與《歷史課的攻防戰》。若有任何建議或指正,請不吝來信:[email protected]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