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謬的年代,別讓生命變得虛無。
在患難中,看見需要被醫治的心靈。
「基督在十架上所受的苦,乃表明自己跟受苦者和受傷者同在,也跟他們的受苦經驗認同,並與受苦者於患難中休戚與共,以至跟受苦者成為一體。」——本書作者
當社會整體彌漫著抑鬱焦慮的氣氛,身處其中有時也難以獨善其身,我們個人者身邊的人,或多或少都可能經歷著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心靈創痛。在乏力無助的艱難時刻,心靈創傷者最需要的是甚麼?我們選擇逃避現實,還是學習與哀傷共舞?我們又如何將逆境轉化為成長的動力及洞察世事的資源?
這本小書,旨在回到信仰及靈修學的原點,嘗試闡明受苦與同行者所需的靈性基礎,包括聆聽、忍耐、祈禱、默觀、辨識等各種屬靈操練,並指出「共患難」的十架經驗是受創者的重要出路,讓我們在一起受苦的休戚與共中,與基督結連,而這正是基督信仰對受苦者的最大安慰,幫助我們在幽暗的時刻,經歷上帝所賜的信望愛,與他者一起重建共患難的愛。
作者簡介:
趙崇明,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職社工,現為香港神學院教務主任、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在教學之餘,也喜歡寫作,研究興趣包括教義神學、政治神學、靈修學等。著有《安息行旅》(2009)、《港式中產》(2011)、《有道有禮》(2012)、《佔領中環與教會政治》(2013)、《夾縫中的漂泊》(2015)和《神學,可以很美》(2018)、《關於聖靈與靈修的22個神學思考》(2020)等。其中《安息行旅》及《佔領中環與教會政治》分別榮獲第四及第七屆金書獎最佳作品(非神學及研經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