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析的時代橫跨解嚴後1990至2010三個時代,亦是臺灣媒體從解嚴開放到市場競爭,再到數位匯流後環境劇變、尋求轉型的發展歷程。在此歷程中,媒體由盛轉衰、新媒體不斷挑戰既有的新聞常規與定義。
本書以1994、2004及2014年三個年度大規模的新聞工作者量化調查為比較分析基礎,同時訪談在此時期三個世代的記者共41人,及自新聞界出走的「前記者」20人。除提供量化資料的深度詮釋之外,亦企圖從質性資料分析中,更立體地呈現解嚴後的新聞工作者所面對社會變遷的種種課題。包括:身處於變遷時代中的新聞工作者,其工作狀況、倫理價值、新聞專業受到何種影響?他們如何因應環境變遷?如何反思新聞對社會的意義及對未來新聞業的想像?
本書分成三大部分:三個時代的比較分析、數位匯流的衝擊、及世代差異的新聞想像。經由作者的提問與細緻分析,具體呈現解嚴以來新聞工作者的面貌,故此,它不但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學術著作,也是分析臺灣新聞工作者最全面、完整的一本書。
作者簡介:
劉蕙苓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教授;於政大新聞系兼任教授電視新聞二十餘年。
研究領域:新聞工作者研究、數位匯流與新聞產製、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公共領域溝通、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
從事電視新聞工作二十一年,曾任中視記者、主播、製作人、新聞企畫室主任及公廣集團華視研究員。擅長深度報導、紀錄片及大型新聞節目製作。新聞工作生涯中獲獎無數:曾獲金鐘獎最佳採訪獎,四度獲曾虛白新聞報導獎、中國文藝協會電視類文藝獎章、新聞評議會「傑出新聞人員出國研究獎」。
著有《家在蘆竹湳》(共同作者)、《新聞多少錢?探索置入性行銷對電視新聞的影響》、《重建家園:回首崎嶇路》、《重見家園:社區再造的故事與省思》。
長期關心社區營造、地方創生與地方文化,紀錄片作品有:《家在蘆竹湳》、《蛻變~三峽老街傳奇》、《集集復集集~集集車站重建全紀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