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泰戈爾 X 翻譯鄭振鐸
搭配中‧英朗讀情境配樂音檔及紀念藏書票
325首動人詩篇,引領您有如漂鳥暫離塵世喧囂,
沈浸於極富生命哲思與自然禮讚的字裡行間。
《漂鳥集》是泰戈爾於1913 年所創作的代表作之一,該詩集共收錄短詩325首,是一部富於哲理的英文格言詩集,也是世界最傑出詩集中的一部佳作。
本詩集包含了兩種背景,其中一部分是由泰戈爾自譯,以孟加拉文格言著寫的詩集《碎玉集》,另一部分則是在他1916年訪問日本的三個月間即興創作的英文詩作。所以這一詩集有著鮮明的深刻哲理與篇幅簡潔的特色。
日出與日落、背叛與自由、火花與冰刃、夏花與秋葉這些矛盾的存在,都被泰戈爾以凝練的語句融合成深刻的人生哲理,成為引領世人尋求智慧與探求真理的源泉。
“The leaf becomes flower when it loves.
The flower becomes fruit when it worships.
The roots below the earth claim no rewards
for making the branches fruitful.”
「樹葉戀愛時便成了花。 花崇拜時便成了果實。
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不求回報。」
熱門電影《返校》中所出現的字句,泰戈爾以植物作詩,表達出無私、愛與崇拜三者的關係。這一部乍看僅由零碎的思緒所組成的散文詩集,卻抒發著對人生、自然的諸多省思。泰戈爾以抒情的詩篇記錄著他對人生、自然與宇宙的深刻體悟,藉助詩篇給予世人許多人生啟示。初讀這些小詩,清新之感,猶如初雪降落後的清晨,看著窗外閃亮著冰晶的積雪,韻味獨到、引人深思。
“The song feels the infinite in the air,
the picture in the earth, the poem in the air and the earth;
For its words have meaning that walks and music that soars.”
「歌聲在空中感到無限,圖畫在地上感到無限,
詩呢,無論在空中、在地上都是如此;
因為詩的文字含有能行走的意義與能飛翔的音樂。」
詩,除了閱讀的形式之外,吟誦更能呈現與眾不同的韻味。因此本書特別邀請專業中、英文錄音人員抒情朗讀全書325首短詩,並襯以情境配樂,希望讀者也能以聆聽的方式細細品味漂鳥集的詩意。 也建議大家親口跟著音檔朗誦,或許可以更好地體會每首詩蘊藏的意涵。
作者簡介:
羅賓德拉納德.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
泰戈爾是位享譽世界的印度詩人、小說家、藝術家、思想家與社會活動家,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一生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
他出生在印度一個富有哲學與文學修養的貴族家庭,8歲就開始寫詩,13歲便能對長詩與頌歌體詩集進行創作,展現出其非凡的文學天賦。
1913 年他因自譯的英文版《吉檀迦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自此躋身於世界文壇。他的作品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深受民眾喜愛。其主要詩作有不少被世人廣知,如《新月集》、《吉檀迦利》、《飛鳥集》、《採果集》、《園丁集》等。
除了諸多詩集外,還創作了12 部中長篇小說,100多部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以及大量的文學、哲學、政治論著,並在70歲時開始學習繪畫,此外還創作了數量繁多的各類歌曲,影響後世甚鉅。
譯者簡介:
鄭振鐸(1898—1958)
著名文學家、作家、翻譯家和文物考古學家,同時也是新文化和新文學運動的宣導者。
他的一生都投身於翻譯工作,他在1922及1923年兩年間翻譯並出版了泰戈爾的《漂鳥集》與《新月集》,從此便開始系統、大量地對泰戈爾的詩歌進行翻譯。這些譯作對當時的文壇產生了直接影響,而且對促進中國新文學與外國文學的交流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鄭振鐸主要翻譯的是泰戈爾的詩歌及印度古代的寓言,在他逝世後,印度的著名學者海曼歌.比斯瓦斯在1958年《悼念鄭振鐸》一文中寫道:「他可能是第一個把印度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介紹給中國讀者的人,他同樣是當前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驅。」海曼歌.比斯瓦斯對鄭振鐸在印度文化方面的翻譯貢獻給予了很高的評價。